百年沧桑百年歌
考镜源流,回顾历史,是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正如唐高祖《命萧瑀等修六代史诏》所云:“考论得失,究尽变通,所以裁成义类,惩恶劝善,多识前古,贻鉴将来。”研究历史的方法论,且行且远者有之,用广角镜觅远古而见轮廓;且行且近者有之,用聚焦镜看近前而辨细微。五千年之中医史,可谓远矣,考之察之,能从本源上识中医之始末;百年之中医史,可谓近矣,思之忆之,从链接处知中医之变迁。以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为总主编,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朱建平为主编的《百年中医史》(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从辛亥革命迄今的百年空间立论,用250万言的大作表述了这一时期中医起伏跌宕、波澜壮阔、极不平凡的兴衰存亡史,体现出在时间、背景、思维、学术、实践等诸多要素上连续性、可比照性、参考性、可利用性强等优点,是近年来中医史研究的一项标志性成果。
激活百年历史 彰示跌宕中的光明
研究历史的目的之一,就是激活历史。《百年中医史》,立足这样的起点,从大量的史料采撷、文物搜寻和现实访谈中,获取中医进程中时深时浅、或前或后的足迹,捕捉这条崎岖道路上时高时低、或苦或乐的镜头。全书中三部曲“抗争图存,自强发展(1921-1949)”“事业奠基,曲折前行(1949-1977)”“全面发展,走向世界(1978-2015)”,主题鲜明、脉络清晰、表达准确,唱响了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凸显了中医发展的正能量,使人们进一步领略了中医的人民性、认清了中医强大的生命力、感悟了中医的无限魅力。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旧中国,“自强”是中医人的理念,“抗争”是中医人的动力,“图存”是中医人的底线,透视字里行间,听到的都是中医人那铿锵有声的步伐。在“九州生气恃风雷”的新中国成立之始,“奠基”是艰难的开端,“曲折”是复杂的形势,“前行”是时代的号角,穿过章头句尾,看到的都是中医人那奋发向上的精神。在“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全面发展”是无可置疑的选择,“走向世界”是前瞻开放的胸怀,跨越文里文外,讴歌的都是中医人那昂首前行的雄风。历史的激活,寄望的是民族的复兴;文化的传播,呼唤的是民族的崛起。《百年中医史》高屋建瓴诠释了这一时代命题,是一曲托举民族医学、塑造大美中医形象的风雅颂,读来回味悠长。
传承百年历史 把握挑战中的机遇
历史是波浪式行进的,中医的历史,尤其是近百年的历史,更体现出这一特点。面对大风大浪的挑战,勇气、智谋是必须的,环境、机遇同样显得重要。始终贯穿于《百年中医史》全书中的一条主线,就是中医在遇到挑战与机遇的考验时表现出的自信、从容、毅力,以及巧妙地把挑战化为机遇的睿智。在民国时期,当“废止”“取消”中医的噪音把中医推向危机、西学东渐的大潮使中医遭受重创之时,中医人的坚毅令世人震惊,他们回应的不是沉默和呻吟,而是把困窘当成磨炼意志的机遇,迎难而上,振臂疾呼,直至峰回路转;当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经济低迷,对中医的扶植有限、有人试图把“中医西医化”之日,中医人的淡定令世人折服,他们应对的不是颓废和回避,而是把低潮当成展示自我的机遇,妙手回春,救死扶伤,直至柳暗花明;当改革开放的春风把中医推向国家战略、中医的日子从未有过如此顺心的今天,中医人的冷静令世人敬佩,他们表现的不是陶醉和狂妄,而是把顺境当成起步的机遇,继往开来,不忘初心,直奔百尺竿头。在中医的里程碑上,风风雨雨的洗礼,始终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强大支撑;磕磕碰碰的背后,依仗的是中医人“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相互尊重的协作精神、安贫乐道的敬业精神”和经得起理论推敲、实践检验、反复验证伟大实践的牢固根基。《百年中医史》生动描绘了中医人这种不折不挠、前赴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