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线诊脉”传闻
在我国古代令太医为皇帝的皇妃们看病,常有悬丝线诊脉之说。早在古典小说《封神榜》中,商纣王的宠妃妲己原是妖精化成美女,她淫乱朝纲,祸国殃民。有3只眼睛的闻太师识破了姐己的真面目,再三向纣王进谏,纣玉不信。闻太师只好说,她是人是妖,我只要—切脉便知分晓。纣王说,我的爱妃怎能让你这臣子诊脉?闻太师说,可以悬丝诊脉。他将3个指头接到线带上,诊出姐已果真是妖精。显然,这些历史故事中包含若杜撰成分。
传说唐代药王孙思邈给长孙乌后看病时,只能在房外悬丝诊脉。太监有意试他,先后把丝拴在冬青根、铜鼎脚和鹦鹉腿上,结果都被识破,最后才把丝线拴在娘娘腕上。孙思邈诊得是滞产,开了一剂调血降气药,娘娘服后遂顺利分挽。同行们间其窍门,孙氏笑而不答。
传说中的另一位御医就更为惊险有加了。一次皇帝传他进宫行病时,他想不知是哪位后妃,先讨个吉利再说。于是,在悬丝上诊一会“脉”后,说;“启禀万岁,是喜脉。”此时皇帝命太监带御医去平,悬丝的另一头只系在一只凳脚上,原来且帝是想试御医的本领。御医行后大吃一惊,险些晕倒,但他不愧是个老御医,定了一下神,搬起凳子细细查行一迫后说,如能劈开凳脚便知。皇上命太监用利斧劈开凳脚,只见蛙洞内有小虫在蠕动。御医忙跪奏说;“万岁请看,此乃木之孕也,所以见喜脉。”皇上认可。额头直冒冷汗的御医总算应付过去了。
施今默是旧时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曾为消代皇室内眷看过病。施老先生说,“悬丝诊脉”亦“真”亦“假”是说真有这回事;“假”是说这纯属一种形式。旧时,娘娘、公主们生病,总有贴身的太监介绍病情,御医也总是详细地向太监询间各种情况,诸如舌苔、大小便、饮食、病症状况等。为了获得几实而详尽的情况,御医们常常给太监送礼,得到这些贴身情报后,御医也就胸有成竹了,“悬丝诊脉”时,太医必须屏息静气,沉着认真。这样做,一是谨守宫廷礼仪,表示对皇室的尊敬;二是利用此时字斟句酌,暗思处方,准备应付,以免因说错话或用药不慎而惹祸。
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内,至今仍保存着一张陈御医为慈禧太后牵线诊脉的照片,据说,那次慈禧患病,陈御医在既看不到她的神色,又不敢询问的情况下,隔着帷帐在红纱丝线上切了脉,并小心翼翼地开了3帖消食健脾药方。慈禧服后果然奏效,并赐他“妙手回春”金匾一块。过了许多年,陈御医隐居后才透露了当时的真情。当他得到要为慈禧看病的消息后,便用重金贿赂了内侍和宫女,获知慈禧的病是食螺肉引起消化不良,由此拟出药方。可见,牵线切脉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也是医者受缚于封建礼教不得巳而施展的一种骗术。
无独有偶,在古代印度,男医生给女病人看病也受到严格的限制。女子必须面罩,而医生不准直接接触妇女,尤其是进人皇宫为后妃看病,要把医生的头全部蒙起来。诊病时,医生必须站在帷幕之外,诊断病情要通过连在幕外的诊断器具,了解后妃的胸腹内部情况,与牵线诊脉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