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妙计集药方
唐慎微
在中医药发展史上有许多划时代的经典著作,其中《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已经于2011年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人类共同的宝贵文化财富。另外还有大家熟知的《难经》《伤赛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证类本草》等。囿于当时资料稀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门派观念等客观因素,每一本书成书都非常不易,背后都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证类本草》同样如此。
《证类本草》是《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一书的简称,成书于北宋,由四川知名药学家唐慎微编著。两宋不少皇帝都知医懂药,北宋建国之初朝廷即着手安排相关人员编写了《开宝本草》。宋仁宗嘉祐年间(1056年-1063年),政府又组织医官编写了《嘉祐本草》《本草图经》。这两本书对以往药方等进行了选择整理,保存了前代许多有价值的内容,但也遗落了部分有价值的资料、药方,出身药学世家的唐慎微就想弥补这个缺憾。
唐慎微(1056-1136年),字审元,成都人,北宋著名药学家。收集药方这件事对他而言困难很大,因当时信息闭塞,参考资料较少,加上当时药典或药方都是手抄或家传,因而难以获得。唐慎微的办法是在求助于药典古籍的同时,求助于读书人。简单来说就是读书人或带家属来治病时,只需提供1~2个名方,古籍中的或地方上常用的都可以,他就免费治疗。此消息传出去后,许多病人就想法设法搜集名方,读书人在读诸子百家时也会注意记录药方,许多外地病人也带着方子慕名而来。就这样,通过自己整理和多方提供,几年之后他终于收集到了大量医药资料,于元丰五年(1082年)形成初稿。时年,唐慎微仅28岁。
此后10余年间,唐慎微又对其进行陆续修改增补,于庆元符元年至大观二年(1098-1108年)间正式定稿,由艾晟校补刊行时命名为《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三十一卷)。政和六年(1116年),医官曹孝忠对其进行校正,删减成30卷,取名为《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后人简称《证类本草》。
该书被誉为“中国现存年代最早、内容最完整的一部划时代本草学名著”。此书系北宋以前诸多本草的集大成,并首创了“方药对照”的编写方法,后世药书多仿照此法编撰。书中收载的1558种药物大多附有药图,并附有采集经过、炮制方法和主治功能。该书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历朝均将其作为法定本草颁行,直到清初。值得一提的是,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便以《证类本草》为蓝本,李时珍对其评价为“使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者,皆其功也”。
本页关键字:唐慎微 集药方 证类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 中医肿瘤的发病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28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