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养生法之酉时养生
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而每个时辰的养生方法也各不相同。酉时下午17-19点,也叫“肾经当令”。这个时辰的应该如何养生呢?下面像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我们中国人特别地好补肾,一般的话,一个好医生会提醒你在这个时候服中药较好,因为肾正好值班,在12经脉里这个时候是主要的,补品不是随便吃的。酉时在12生肖里是鸡,鸡性属阳性,是火性,就像我们的禽流感实际上这都是火性的病。所以上面我们说的鸡不能烤,你再烤就是强化了它的性质,鸡最好炖着好。所以说老母鸡汤是最补人的。而鸭子是属寒性的,所以一般鸭子要烤,所以北京人都是吃烤鸭,原因也是在这里。
1、肾主藏精“精”是什么?“精”就相当于现代人喜欢的钱。为什么说它是钱?当你需要什么的时候,把精调出来就可以买到这个东西。比如你缺气的时候,你调出来就可以补气。而这个“精”藏在哪里?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它是一个元气,就是我们天生带来的,我们所谓“人活一口气”。这个元气藏在哪里?比如说元气的五个儿子——五脏,那么元气既然是父母,那么在这五脏里面,它应该在谁家呆着?一般的话它都在老大家呆着,而肾是老大。为什么说肾是老大?中国在古代的时候,不讲始终不讲终始。就像五行,那么在五行里叫做水生木,没有收藏拿什么去生发?就是这个观念,所以你一定要先藏,像我们冬天并不能过分的运动,甚至不主张按摩。所以冬天主要是藏匿,你冬天藏匿好了春天就不太得病。现在很多人看大夫有一个很简单的思维方式,去医院看病,医生问:你昨天吃什么了?这一桌子人吃饭,为什么你拉别人不拉?如果冬天没有藏好的话,春天就会生病;春天没有生发好,夏天就会生病;秋天若没有收敛住什么东西的话,冬天就没有什么好藏了。反过来冬天藏住了,春天才可以生发,所以一般都是藏在肾经当中。中国人特别注重补肾,人活一口气实际上就是活你这一口元气,如果一个人的元气调动不起来就没有精神。实际上我们不需要用药来调动,这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必不可缺的。想一想是什么?大家都做饭做菜,对,只有一个东西,就是盐,因为元气是咸的东西可以调动的。为什么江西人吃辣?因为一到梅雨季节就要用辣来驱赶潮湿,而北京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北京人现在比江西人还爱吃辣的,尤其是干锅店,北京人整体的身体素质在变差,因为你愿意吃浓的辣的,这种人基本上是属于郁闷的人。比如有些人喜欢吃臭豆腐,因为这些东西都可以通窍。比如说檀香类,它都是通窍的东西,如果有人昏厥了可能会用檀香、掐人中等这些东西来通窍。再说四川的种猪,它老是处于配种的状态,它是不能食用的,因为它已经把自己的精华全部用尽了,全部用来配种了。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能不吃盐。这叫肾主藏精。一会儿我们讲男人和女人长寿的问题会涉及到这个问题。
2、肾藏志。肾表现是一种志向的东西。比如老人精不足就会志向不高远,小孩子精足志向就高远。所以人要做大事,首先就是要保住自己的肾经。
3、酉时发低烧说明是肾气大伤,在晚上17点至19点的时候发低烧,这是身体不好的一个表现。而小孩子好象动不动就发高烧,这实际上是它的正气把邪气赶出去。发低烧在西医来说也是免疫力整体下降的一个标志,酉时发低烧是明显地肾气伤了。这种事情容易发生在两类人身上,一类是青春期的小孩子,很多人是为人父母,所以要经常观察自己的小孩,尤其是男孩子,当他的青春期过后,出现的问题时,就会出现这种毛病,过度就会脸色发白,身体老是处在不舒服的状态。还有一类人就是新婚夫妇,如果纵欲过度的话会出现无名低热。老外有一个比方,西方人生病了首先去找大夫,如果大夫治不好就找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治不好,就找牧师,再治不好就去找上帝。而中医要身兼大夫、心理医生、牧师,否则的话你根本不了解病最根本的东西。大家一定要注意酉时发低烧是很危险的。
本页关键字:十二时辰养生法 酉时养生 肾经当令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十二时辰养生法之戌时养生 下一篇:十二时辰养生法之申时养生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四月顺时养生:补肾调阴阳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谷雨养生
- 未时小肠经当令 辨清浊调配营养
- 申时膀胱经当令 多喝水让膀胱经活力十足
- 酉时肾经当令 藏好肾精很关键
- 戌时敲打心包经 解郁减压护心强身
- 戌时养生操 驱烦除闷、化解心郁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