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讲堂2017年4月19日:北京妇产医院王小榕--给妈妈们的产后康复建议
本期专家:王小榕
王小榕,女,北京妇产医院围产医学部副主任医师,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盆底中心办公室主任、专家组成员。1997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日文临床专业,2005年首都医科大学获得同等学力硕士学位。 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20年,擅长围产盆底功能评价和康复治疗工作、围产保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2006年开始从事产后盆底功能筛查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治疗。能够综合运用生物反馈、电刺激和盆底康复器等多种方法治疗产后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慢性盆腔痛、尿潴留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熟练掌握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诊断和康复治疗方案,对于产后高危因素的产妇能准确评估并指导相应的个性化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008年取得盆底康复治疗的欧洲一级证书,2015年取得盆底康复治疗的欧洲二级证书。在2013年通过培训和考试,取得欧洲生物反馈协会颁发的生物反馈治疗师资格证书。担任北京医学会早产和早产儿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儿医疗保健分会盆底健康医学联盟理事,中国性科学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本期主持:郭小鑫
郭小鑫,法制晚报记者,《健康大讲堂》主持人,原重庆电视台主持人。
本期节目用户提问相关问题
为什么要重视产后护理?
产后从分娩到一个月内(42天、6周之内),子宫逐渐复旧,身体许多液体会排除,身体机能也会有调整。身体的激素水平、脏器都在发生变化,需要好好休养促进其康复。适当的休息是必要的。但并不提倡长期卧床,这样会导致身体松弛,偶尔活动就会传腰背痛等等问题,对妈妈的恢复也是不利的。要适度的活动,在康复的基础上进行恢复。
产后不下奶,喝了2周鲫鱼汤仍然无效怎么办?
产后不下奶是常见的问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首先,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其次,乳房比较大,脂肪的细胞比较多,而产奶的小叶未必多,脂肪压迫到乳腺未必通常,临床上发现反而乳房小一些下奶反而更好,与垂体轴分泌相关。民间是存在一些土办法的,如鲫鱼汤、海带猪蹄黄豆汤等等,产后适度的营养补充是合适的,但不可摄入过多,豆制品蛋白确实对身体的调节有好处,促进泌乳量,但不是绝对的。这些方法可以尝试,不用完全抛弃也不能完全肯定,个体差异不同,也可能是因为你没有休息好,或是心理压力比较大等因素也会影响下奶。一些中药、方剂也是可以促进下奶的,如果宝宝吃不饱、体重下降,可以去寻求一些科学地办法。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盆底功能障碍?
一个正常的产妇,产后42天要复查。与妇科大夫沟通更多地关注产后的盆地及泌尿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在复查的时候做一些B超等各个方面的检查,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如泌尿、大便等改变情况,这些都是医生进行诊断的依据。
程度严重的子宫脱垂会对今后的生活质量有哪些影响?
包括便秘、痔疮在内都是盆底功能障碍。
如何治疗乳腺炎?
乳腺炎的主要症状是红肿热痛,有硬结的存在是早期的表现,一部分人会伴随着发烧。可以用毛巾热敷,用大小鱼际揉揉促进血液循环,让宝宝去吸允,乳腺管通常了症状也就缓解了。如果症状无法缓解、红肿热痛、发烧的症状仍然存在,就要到医院去就诊了!
产后最常见的疾病有哪些?
在妇产医院来看,最常发生也是大家极为关注的是乳腺炎。产后纯母乳喂养、孩子的奶水是否充足是妈妈极为关注的事情。通过宝宝的吸允可以产生妈妈下奶的刺激,可以分泌泌乳素,促进下奶。不主张妈妈产后没有奶的时候过度的喝汤、喝水等进补,导致乳腺的堆积,从而出现乳腺炎,要注意饮食调整,营养均衡。宝宝的吸允对妈妈乳腺炎的预防是有帮助的。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哪些?
二胎妈妈早孕、恶心就会憋不住尿,还有的妈妈在快生产前,一走路
本页关键字:健康大讲堂 北京妇产医院 王小榕 产后康复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名医面对面2017年4月17日:摘除紧箍咒“头痛”选对治疗至关重要 下一篇:健康大讲堂2017年5月5日:从肝癌防治看中医如何治疗肿瘤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