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佛手”及其养生食疗功效
兜罗软似绵,移种到人天。
妙相终成果,清香不让莲。
交枝疑合掌,屈指欲为拳。
肯向车中掷,留将供法筵。
——明·徐熥《咏佛手柑》
诗词赏析
本诗为吟咏佛手的名诗佳作,借助佛学内容对佛手进行了歌颂。“兜罗软似绵”,兜罗绵由兜罗树上柳絮状的棉编织而成,十分柔软,用来比喻佛陀的手,诗中则指代佛手果实。“妙相终成果”,佛学中讲,修成正果的佛陀有着三十二妙相,相貌非常庄严,此处借指佛手长成的果实。佛手的果皮金黄,果肉白皙,香气持久,味道清烈。“交枝疑合掌,屈指欲为拳”,描述的是佛手的外形,“合掌”“为拳”两词将其刻画得活灵活现。最后两句同样引用了佛家词语,“法筵”为佛家讲经说法的集会,佛手如此美妙的东西,就留作“法筵”上的供品吧。
养生解读
许多人闲来无事,经常会种种花养养草,既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帮助自己打发时间,佛手便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植株翠绿,点缀几颗金黄色的佛手,不时散发出阵阵清香,令人赏心悦目。
佛手又名九爪木、五指橘、佛手柑。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佛手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本草纲目》中对“佛手”有这样的描述:“虽味短而香芬大胜,置笥中,则数日香不歇。寄至北方,人甚贵重。古作五和糁用之。”“其味(指舌尝)不甚佳而清香袭人。南人雕镂花鸟,作蜜煎(饯)果食置于几案,可供玩赏。若安芋片于蒂而以湿纸围护,经久不瘪。”《滇南本草》云:“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寒痰,治胃气疼痛。止面寒疼,和中行气。”《本草害利》中记载:“辛苦温、性中和,理上焦肺气而平呕,健中州脾运而进食,疏气平肝,除痰止嗽。”佛手辛、苦、甘、温、无毒,入肝、脾、胃三经。有理气化痰、止呕消胀、疏肝健脾、和胃等多种药用功效。
药理研究表明成熟佛手果实中含多糖、柠檬油素、柠檬苦素、闹米林、胡萝卜苷、β-谷甾醇、对-羟基苯丙烯酸、棕榈酸、琥珀酸、橙皮苷等,具有平喘、祛痰、抑制胃肠道平滑肌、抑制中枢神经、增加心脏冠脉流量、增强抗缺氧能力、预防心律失常、减缓心率、降低血压、保护心肌缺血、抗炎、抗病毒等作用。
膳饮品鉴
除入药外,佛手还可以做菜、煮粥、泡茶、浸酒等,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成为养生保健的佳品。下面介绍几则膳品,供大家选用。
佛手炒肉
材料:佛手1个,精肉120克,鸡腿菇150克。葱花、姜丝、豆瓣酱、盐适量。
做法:将精肉切细丝,佛手和鸡腿菇切片。锅内放油烧热,放入肉煸炒,再加入葱花、姜丝等材料,炒至肉变色;放入鸡腿菇,继续煸炒;再放入切好的佛手;最后放入豆瓣酱大火炒至熟,加入盐调味即可。
功效:本药膳具有理气和胃、清心安神的功效。适合于有肝气不舒引起的胃痛、胃胀、失眠等症状的人群食用。
佛手粥
材料:佛手1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新鲜佛手切成片,装入洁净的纱布袋中,扎紧口。粳米洗净,加水适量煮粥,至粥八成熟时,放入纱布袋,再煮约15分钟,下冰糖溶化调匀,拣去纱布袋。温热适量食用,每日2次。
功效:行气止痛,疏肝养胃。适用于胃脘胀痛、连及两胁、情绪不畅时加剧,嗳气反酸、急躁易怒者。
玫瑰佛手茶
材料:玫瑰花3克, 佛手6克(切片)。
做法:沸水冲泡5分钟即成,代茶饮,温服。
功效:理气解郁。适用于肝胃不和、胁肋胀痛、胃脘疼痛、嗳气少食者。
佛手安神汤
材料:合欢花10克,佛手10克,姜5克,盐适量。
做法:将合欢花、佛手片置砂锅中煎煮,煮沸约20分钟后,去渣取汁。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安神。适用于上腹隐痛、胁肋不舒、脘腹饱胀、嗳气泛酸、心烦失眠者。
佛手解郁酒
材料:新鲜佛手1个(约60克),玫瑰花30克,白酒600毫升。
做法:将佛手洗净,用清水润透后,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稍晾干表面水气,与玫瑰花一起放入净坛内,倒入白酒,封口。浸泡1周,期间每天摇动1次,启封后即可饮用。
功效:本药酒具有疏肝理气解郁的作用。适用于肝气不舒、胃痛腹胀、经前乳房胀痛的人群适量饮用。
本页关键字:佛手 九爪木 五指橘 佛手柑 佛手炒肉 玫瑰佛手茶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车前草:文人墨客的良药 端午节采摘好时机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六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宣畅通泻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夏至养生
- 中医急救十二“要穴”,正确按压可救急
- 从曹操折牙 看古代中医齿科
-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孙氏岐黄针法第六代传人孙继林
- 端午节自制养生粽
- 老红军王定国的长寿之道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