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中珍品”话竹笋,清热化痰治消渴
竹笋是竹子初从土里长出的嫩芽,作为膳食资源,它清脆鲜美,营养丰富,在中国有非常悠久的食用历史。专家介绍,竹笋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在药用上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等功效。
笋出一年四季,春笋和冬笋味道最佳,无论是凉拌、煎炒还是熬汤,都是人们喜欢的佳肴之一。
有人喜欢将竹笋凉拌,可用鲜嫩的竹笋煮熟、切丝,加点鸡肉丝和调料凉拌,吃出纯天然的气息。有人则喜爱竹笋烧肉。竹笋与肉共炒,油脂浸润竹笋内部,一片竹笋入口软嫩入味,香气扑鼻,竹笋烧排骨、春笋回锅肉、春笋闷腊肉等,都是深受欢迎的竹笋美食。春笋炖江鱼更是一道“真心不错”的菜肴,笋脆鱼鲜美,炖的烹饪方式更利于竹笋的消化,竹笋植物蛋白与鱼的动物蛋白互补,使营养更全面。
竹笋是美食,是药膳,更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泉源。笋出现于诗文早在《诗经》中就有,“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籁伊何,惟笋及蒲”等诗句。世间留有不少关于笋的佳作。杜甫在他的《三绝句》中这样写道:“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周邦彦写《浣溪纱》:“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宋代欧阳修的《戏答元珍》有“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清代戏剧家李笠翁则认为冬笋是“蔬食第一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把鲜笋汤列为上品。
竹笋味甘、性寒,能治消渴、利水道。专家表示,竹笋味甘、部分微苦,性寒,能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竹笋在很多中医典籍中都有记载,比如《本草纲目》《本草经》《食疗本草》等。《本草纲目》说它“味甘、无毒、主消渴、利水益气、可久食。”《名医别录》里说笋“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本草纲目拾遗》说它“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尤其善于清化热痰。
竹笋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竹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现代医学认为,竹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等,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专家提醒,竹笋虽营养美味,但消化能力差的人、脾虚的人要少吃,有消化道疾病的人最好别吃,消化能力正常的人吃竹笋也要适量。
本页关键字:菜中珍品 竹笋 清热化痰 消渴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清热解毒马齿苋,脾胃虚寒不宜食 下一篇:葛花解酒醒脾,可养肝、护胃、补肾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五月顺时养生:关注心脏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满养生
- 任重道远传承路 春华秋实大国医——缅怀中医学家任应秋
- 丸药制作中的“匠心”
- 常见的脚病
- 河北省馆陶县:“中医药产业+”战略惠及民生
- 《伤寒杂病论》中癥瘕积聚的辨治思想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