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防秋燥
处暑过后,秋意越来越浓,很多人可能会出现干咳,皮肤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敏感、干燥。尽管气温还很高,夏天还在线,“秋老虎”尚且发威,其实,气候已经发生了变化,节气的更迭,已经无声无息地进行。因此,即使气温继续居高不下,大家也要应时而动,及时调整自己的饮食起居,以防秋燥乘虚而入。
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载:“秋冬养阴。”意思是说,在秋冬两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当秋燥犯肺时,容易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状。因此,秋季养生,当以“防肺燥,护阴津”为主。
秋天睡眠要规律
秋三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古人用刑常喜欢安排在秋后,即“秋后问斩”,意思即求秋气之肃杀。由于秋气肃杀,中医又把秋天叫“秋刑”。所谓的“秋刑”,即是指秋天肃杀之气对万物的摧折。经历了一个春天和夏天,人体的阳气达到了一个鼎盛的阶段“阳气亢盛”。而秋天到了,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们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
中医养生有天人相应一说,所谓天人相应是指人与天地相顺应。最有效的养生方法就是随四季的变化而调整作息。到了秋季,应该像晨鸣的鸡一样早睡早起。早起可以“使肺气清”,早睡即可以“收敛肺气”,又可以“使志安宁”,这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一致的,秋冬季天地万物开始收敛,人也要“收敛”,即养阴,这里的养阴并不是单纯指养人体的属“阴”的津液等,而是养人体收敛的状态。因为发散和收敛按照阴阳来分,发散属阳,收敛属阴,在春夏提倡晚卧早起,有助于阳“长”,秋冬早卧早起,有助于敛“阴”。
秋季气候干燥,但清晨却多是天高气爽,空气清新,一日当中最为舒适的时候。早睡早起是好习惯,利于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保持充沛的活力。此外,据有关专家对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时间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此类疾病在秋季发病率较高,而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秋季的适当早起,可缩短或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这对于预防脑血栓发病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秋天运动要平缓
在保证充足的睡眠后,增强身体素质也是预防秋燥的好方法,特别是可以保证机体顺利地从夏热过度到秋凉以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
可以做一些轻松平缓、活动量小的运动。这样既不会因出汗多损耗元气,又可以舒展筋骨,提高身体素质。锻炼还能增强体质,增进机体的耐寒抗病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增加大脑皮层的灵活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旺盛的精力。锻炼后胃液分泌加多,肠胃蠕动增快,可以提高消化和吸收功能,像慢跑、做操、打太极拳、散步、登山、打乒乓球、羽毛球等都是适合秋季的运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因为人在秋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黏滞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韧带的伸展度降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在没有准备活动的情况下也会下降,锻炼前若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会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锻炼反而成了一种伤害。所以无论多大年纪,在锻炼之前准备活动都要做,时间长短和内容可以因人而异,但一般应该做到身体微微有些发热比较好。做完准备活动后,无论进行舒缓或较急促剧烈的活动,身体都能适应,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
此外,对于经常运动者来说,要特别注意防秋燥,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若出汗较多,可适量补充些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
秋天进补重在润
在“饮食的金字塔”中,水处于最底层。也就是说,水是人体基本所需,也是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初秋天气渐凉,气候干燥,人体容易出现一些“秋燥”症状,如受风凉,易引起头痛、咽干、鼻塞、咳嗽、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中医学认为,秋季为阴气渐盛之季,燥气当令,而燥气“最易伤肺”。燥伤肺,就会使肺部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干咳少痰、咽喉干痛及鼻腔干燥、皮肤粗糙、身体发痒、大便秘结等症状,这属于“肺燥”的范围,尤其是老年人感觉更甚。所以,此时人体需要更多的水来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而科学的饮水是缓解秋燥最简单的方法。
可以选择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喝点蜜水,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平时还应定时、主动多喝白开水、淡茶水等,以养阴润燥,弥补身体损失的津液。喝水时,要少量频饮,而不要一口气喝得太多。研究发现,此法既可使人体津液得以补偿,对内脏也没有损害。而一次大量饮水,反而会损伤肠胃功能,导致消化吸收紊乱。
秋燥主要靠预防,平时宜多喝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结的人食用。
本页关键字:睡眠要规律 运动要平缓 进补重在润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秋冻”要适度 切忌太盲目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八月顺时养生:早卧早起 神志安宁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处暑养生
- 安徽亳州药市2017年08月25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7年08月25日快讯
- 四季豆肉圆
- 补铁最佳食品——黑木耳
- 人生在世烦恼多 快活无忧驱病魔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