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清气好养生
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人们对清新自然的新鲜空气越来越渴望,因而逐渐衍生出一种新的养生保健方式,即“空气浴”。空气浴就是指让人的体表全部或部分裸露在特定的空气环境中,使体表直接接触空气,利用空气来刺激肌肤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人从外界呼吸的空气,中医称之为“清气”。然而,现代都市的空气,越来越与“清”字背道而驰,因此,沐浴真正自然“清气”的空气浴,受到了养生者的热求。
空气浴能通过气温和皮肤温度之间的差异,来锻炼皮肤耐受气温变化的能力和促进体温调节功能的完善,用以提高机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逐步地、有规律地培养身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增强免疫力。同时,这种锻炼还给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以良好的影响,使内分泌系统工作正常。一个温度适应性较好的人可以更快地适应冷和热、潮湿和干燥、大气压波动等的不良影响。温度适应性锻炼中,安全、轻松、简便的手段,就是利用自然空气进行空气浴,因而,空气浴可以说是一种简便、低廉、高效的养生之法。
空气浴作用的发挥还依赖“负离子”。负离子的寿命很短,一般只存在几分钟,在人口密集、通风不良的室内,甚至只存在几秒钟。郊外负离子多,存在的时间也长。这种负离子对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都有影响。对于神经系统,负离子可使大脑皮层功能和脑力活动加强,精神振奋,工作效益提高,使睡眠质量得到改善;对于心血管系统,负离子有明显扩张血管的作用,可解除动脉血管痉挛,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对于血液系统,负离子可延长凝血时间,使血中含氧量增加,有利于血氧输送、吸收和利用;负离子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最明显,能提高肺活量,使肺部吸入氧气量增加,二氧化碳排出量增加,有改善和增强肺功能的作用。所以,人们称空气负离子为“空气维生素”,而空气浴又被称为“空气负离子疗法”。
根据空气温度的不同,空气浴可以分为热空气浴、温空气浴、凉空气浴和冷空气浴。热空气浴,气温为30℃以上;温空气浴气温为20~30℃;凉空气浴,气温为14~20℃;冷空气浴,气温为14℃或低于14℃。
健康的人进行空气浴,可从热空气浴或温空气浴开始,时间不要超过20~30分钟。然后逐步增加,每天增加5~10分钟,直至增加到1~2小时。此后,可以逐步转向温度较低的空气浴。空气浴适宜从气温较高的季节,即夏天开始,这样到了秋天,就足以进行冷空气浴了。空气浴后,最好能进行温水淋浴。
空气浴可与健身运动相结合,即在空气浴时配合一些健身运动,如步行、跑步、健身操、气功、球类等。根据个人的体质与气候情况,每次的时间可以从1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1~2小时。深秋季节以后,气温逐渐降低,可在起床前用双手摩擦全身肌肤,使皮肤发热,然后穿上单衣,在户外参加健身运动,接受冷空气的刺激。
空气浴时还可以配合用毛巾擦浴身体的方法进行锻炼,增强空气浴的健身效果。首先,作热身活动。脱去部分上衣,做一些简单活动,使身体发热,如走、跑、徒手操或游戏等,活动量根据气温高低来确定。其次,擦浴锻炼。脱光上衣,坐在椅子上用干毛巾按口令,或在音乐伴奏下,有顺序和节奏地摩擦皮肤,先上肢,次前胸,再颈肩,后腰背部,直至皮肤微微发红、发热。第三步,结束。迅速穿好衣服,然后喝一杯温开水。每年九月中旬至次年春季,是开展摩擦式空气浴的适宜时期。当天气晴好,气温在20℃以上时,可在室外做早操时进行;20℃以下,要在室内,上午十点钟左右进行;气温降到12℃以下,则要控制室温,以防受凉。锻炼要遵循渐进性原则,逐步增加擦浴时间,开始只做五分钟,隔三、五天延长五分钟,直至二十多分钟。
总之,自然界新鲜、清洁,富含负离子的空气,才是人体真正需要的“清气”。因此,利用空气浴,使人沐浴在“清气”之中,能调节人体之气,是养生保健的妙法。
本页关键字:清气 空气浴 养生保健 负离子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炎夏避暑 上山下海最适宜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暑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07月20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07月20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07月20日快讯
- 腹部手术后肠黏连
- 腹部手术后肠黏连辨证论治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