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腰肌劳损惹人烦 中医推拿怎么按?
“站着说话不腰疼”是一句俗语,形容不体谅别人的难处,只说风凉话的人。然而,从字面理解也有一定道理。腰痛与工作性质、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经常腰痛的人往往是坐着工作,这是因为坐位时腰部承受的压力较站立时更大。对于腰痛患者,医疗圈里还流行一句俗话“坐着不如站着,站着不如躺着。”
腰痛有急慢性之分,一般以慢性腰痛为多。在慢性腰痛中,有一种常见的疾病,即慢性腰肌劳损,亦称功能性腰痛,其主要症状包括长期反复发作的腰部酸痛或者胀痛,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弯腰过久则疼痛加重,直腰困难。阴雨天或潮湿、寒冷天气可使症状加重。从腰部外形看多正常,腰部活动多无异常。X线检查多无异常表现,少数可见骨质增生或脊柱畸形。
慢性腰肌劳损究竟怎么得的?
腰部肌肉疲劳过度它是是一种累积性损伤,主要由于腰部肌肉疲劳过度,如长时间的弯腰工作,或由于习惯性姿势不良,或由于长时间处于某一固定体位,致使肌肉、筋膜及韧带持续牵拉,使肌肉内的压力增加,血供受阻,这样肌纤维在收缩时消耗的能源得不到补充,产生大量乳酸,加之代谢产物得不到及时清除,积聚过多,从而引起炎症、粘连。如此反复,日久即可导致组织变性,增厚及挛缩,并刺激相应的神经而引起慢性腰痛。
感受风寒湿邪由于工作和居住环境经常受到空调直吹、地下室潮湿阴冷包绕或者运动后腰部出汗后再受风,这些均会引起腰部肌肉紧张,导致腰部经络的气血运行减慢,致使慢性腰肌劳损。
外伤后遗症95%的急性腰扭伤患者经过治疗后都可痊愈,但有时因治疗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如卧床休息静养的时间不够,或治疗有改善但还未痊愈便停止治疗等等,这些就可能会遗留慢性腰肌劳损,或者腰部扭伤急性期进行不适当的推拿治疗而进一步加重损伤,这也可造成慢性腰肌劳损。
得了慢性腰肌劳损,卧床休息是缓解的好方法。另外,贴敷止痛膏药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中医认为,气滞不行,血壅不通,筋脉失养,是慢性腰肌劳损的主要病机。要着重调理气血,舒筋活络。按摩疗法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方法,可达到这种功效。下面就以俯卧位的按摩手法做一简单介绍:
双手叠起按揉腰部两侧
1.用双手掌在腰部两侧肌肉上做揉法,自上而下反复操作3遍~5遍,时间2分钟。
双手拇指重叠拨法
2.用双手拇指重叠沿着腰椎1~腰椎5两侧距离腰椎正中线1.5寸处,自上而下做拨法,每一处拨3遍,时间2分钟。
点按肾俞穴
点按大肠俞穴
3.用双手拇指点按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点穴的同时令被施术者双肘撑床,头及腰部做后伸动作抵抗拇指压力,每穴各半分钟。
点按委中穴
点按飞扬穴
4.用双手掌沿下肢后侧做拿法、揉法,每侧2分钟,点按委中穴、飞扬穴各半分钟。
以上这些手法配合使用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缓急止痛的作用,能够松解肌肉紧张。所有的手法在操作中要求轻揉,不可用蛮力、暴力,在某一个点面上操作不能过久,以免损伤皮肤等软组织。
需要注意的是,引起腰痛的原因很多,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等有器质性病变引起明显疼痛伴有下肢症状的患者还要去专科医院做对症治疗。家庭按摩和个人按摩适用于功能性腰痛。
四大注意事项
1.对于因工作所需而要久坐的人来说,每隔1小时要起来活动5分钟。要注意坐姿、不可歪着、斜着,少跷二郎腿,平时不宜坐矮凳和软沙发,适合睡硬板床。
2.体力劳动者或热爱剧烈运动的人,在做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避免突然用力,伤及腰部。
3.尽量避免腰部受到风、寒、湿气侵袭。不要随意睡在潮湿的地方。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添衣服,出汗及淋雨后,要及时更换湿衣或擦干身体。
4.每天健步走,春夏1小时,秋冬半小时。亦可每周游泳2次~3次。
效果可靠又简便易行的腰部锻炼法
腰部前屈后伸运动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两手叉腰,拇指向上,做好预备姿势。然后做腰部充分前屈和后伸各4次,运动时要尽量使腰部肌肉放松。
腰部回旋运动
姿势同前。腰部做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旋转一次,然后由慢到快,由大到小,顺、逆交替回旋各8次。
此外还有“五点支撑”和“飞燕点水”的锻炼方法,以上前2种方法可以在工作之余练习,后2种则适于睡前和晨起操作。
本页关键字:腰肌劳损 血壅不通 筋脉失养 按摩疗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口气不仅惹人嫌 还提示可能有其他病变 下一篇:慢性腰肌劳损惹人烦 中医推拿怎么按?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大雪养生
- 临床上食管癌的中医综合治疗
- 临床上肿瘤诊断有哪些方法?
- 不常运动易“架肩” 试试双肩放松操
- 慢性腰肌劳损惹人烦 中医推拿怎么按?
- 慢性腰肌劳损惹人烦 中医推拿怎么按?
- 海中良药黄花鱼 健脾开胃、益气填精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