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秋节专题 --> 中秋节我国少数民族习俗知多少?

中秋节我国少数民族习俗知多少?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别具风趣。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古诗云:“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诗中的“中秋”,指的就是妇孺皆知的“中秋节”。由于我国幅员广阔,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别具风趣。

1、高山族、鄂伦春的“祭月”

据《周礼·春宫·大宗伯》记载:“以实柴祀日、月、星辰”。当时民间已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习俗。“实柴”,就是把祭品放在柴薪上燃烧的意思。北京现存的日坛、月坛,就是这种习俗在后世延续的证明,是用于专门祭祀日、月的地方。由于秋分的时间是个变数,晚上不一定能够见到月亮。魏晋之后,“祭月”活动逐渐有了固定的日期,就是八月的“望日”,即八月十五这一天。月圆入团圆,在长期的实践中这一节日被赋予了“全家团圆”的主题,具有更浓厚的社会学意义。正如宋代苏东坡诗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因此成为千古绝唱。台湾高山族同胞,每到中秋之夜,有祭拜太阴星君、太阴娘娘的习俗。

太阴星君和太阴娘娘都是我国文化传统中的月亮之神。以太阳官为例,每年中秋为太阴娘娘祝寿的活动,包括奏表拜祭,念经祝寿,举行月光晚会等。

鄂伦春族同胞,在中秋祭月时,要在露天空地上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叩拜。盆中的月亮倒影,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

2、苗族的“跳月”

每到中秋之夜,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女全家团聚后,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在苗族的古老传统中,月亮是个忠诚憨厚、勤劳勇敢的青年,有个年轻貌美的水清姑娘,她拒绝了来自九十九州九十九个向她求婚的小伙子,深深地爱上了月亮。最后,她还经历了太阳制造的种种磨难,终于和月亮幸福地结合一起。苗族父老为了怀念他们的幸福爱情,在中秋之夜,沐浴着月亮的光辉,跳起苗族歌舞,并把这一风俗称为“跳月”。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秦晋之好,白头到老。

3、云南白族“渔潭会”

“中秋渔潭会”,俗称“八月十五街”。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白族同胞要从苍山洱海最北端的洱源沙坪去赶渔潭会。渔潭会是云南大理地区的秋季物资交流会,会期7—8天。当地白族同胞的婚礼一般是在腊月,而订婚则在农历八月以前。按照当地风俗,男方在订婚后要先送部分彩礼给女方。因此,人们就在渔潭会上置办彩礼,如柜子、玉镯、服装、刺绣品等。久而久之,嫁妆交易成了渔潭会上的主要内容,因此,渔潭会又称为“嫁妆会”。白族传说,观音菩萨吩咐人们在此交易渔具,以困住危害百姓的鱼精,久而久之发展成为“渔潭会”。现在,渔潭会已经发展成为大理仅次于“三月街”的地区性物资交易集市。因此,每逢中秋团圆节,又以置办嫁妆为主。渔潭会洋溢着“月圆人更圆”的浪漫和温馨,是白族同胞幸福生活的缩影。

4、布依族“偷瓜送子”

布依族的中秋节,与汉族有所不同,他们在当天晚上要去偷老瓜来煮糯米饭的习俗。他们将偷来的老瓜用红布包好,一路鸣放爆竹到缺子女的人家。这家的主人要请他们吃酒宵夜。孩子们还要到地里偷葵花、花生,拿到没有子女的人家去炒着吃。据说这样会给这家人带来子女。被偷的人家也不会责怪偷瓜的人,反而认为这样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好的收成。无独有偶,湖南等地也有“中秋夜,有送瓜”的习俗。凡富裕人家,娶妇数年不育者,在中秋之夜,亲友须送瓜。在中秋前数日,于菜园中窃冬瓜一个,要让园主不知道,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似人形。让年长命好之人抱着,“鸣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长者将冬瓜放在床上,用被盖好,口中念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宴款待。妇得瓜后,便吃掉。俗传此事十分灵验,因此,凡是村里结了婚没有生育子女的人家,只要人缘好,村里便会有人给他们“送子”。

贵州也有“偷瓜送子”的习俗。中秋晚上偷瓜时,故意让被偷的人家知道,以惹其怒骂,骂得越厉害越好。瓜偷来后,要为它“穿”上衣服“画”上眉,扮成小孩的形状,敲锣打鼓,用轿子抬送,送到无子女的人家,接受瓜的人必须请送瓜人吃一顿月饼,然后受瓜人要陪伴着瓜睡一夜,第二天早晨将瓜煮熟吃掉,认为如此便能怀孕了。

5、侗族“偷月亮菜”

湖南侗族同胞,在中秋之夜,流行有趣的“偷月亮菜”的习俗。相传古时候,在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们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们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菜。侗族同胞这一习俗,称之为“偷月亮菜”。中秋之夜,侗族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小伙家的园圃,去采菜,而不会被人看成是“偷盗”。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喊道:“喂!你的瓜菜被偷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这是借助月宫仙女传递红线呢。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这表示她们能有幸福的爱情。因此,成双生长的豆角便成了她们采摘的对象。已婚妇女们这一夜也同样到别家园圃里去“偷月亮菜”,不过,她们希望能采到一个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鲜青翠的毛豆,因为这象征着小孩的肥壮,“毛头”(毛豆的谐音,指小孩)的健康。小伙子们也有“偷月亮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外煮着吃,不能带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山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无限欢乐和神奇色彩。

6、水族“吃素”习俗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水族节日,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到十八日。八月十三日为水族水历的“年三十”。节日里,家家户户都要杀猪宰鸭,做豆腐,准备节日的食物。这一天,外出的儿女都要回家。因为此时正是传统的“中秋节”。所以午饭后,水族同胞要分食月饼。按照传统习俗,已出嫁的女儿水历“大年夜”不准在娘家住,距夫家近的由兄弟送回,远的就在祠堂的厢房里安铺。节日当晚用过的餐具必须清洗干净,不能粘油。水历的“大年初一”要吃素。传说水族祖先,生活十分艰苦,有一年过节时,全家的荤菜只有一只鸡,长者出于疼爱,就把一只鸡腿留给孩子。后来,子女们都跟着父母勤劳持家,日子才一年比一年好起来。为了不忘记过去艰苦的日子,保持勤俭持家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来,水族同胞在水历“大年初一”都吃素,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7、仡佬族“八月节”

仡佬族“八月节”,又称“迎新谷节”。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到二十日举行。仡佬族同胞十分重视这个节日,届时,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寨里最宽敞的地坪上。由族老指定的几位壮汉将头戴红花的大牯牛牵入场地。这时,全寨的最长者“族老”对天祈祷。人们奏起“八仙”乐曲,鸣响火枪,燃起鞭炮。然后,将牛杀掉,把牛肉平均分给各户,由各户家长将其供祭在祖先灵前,以示全族团结一心。接着,在族老的率领下,众人将宰杀好的小猪、老鸡、大鹅三牲捧到菩萨树下,以祭祖先。仪式完毕后,全族聚餐,狂欢至深夜。第二天,各户举行家宴。各家各户前往田间采回一些新鲜谷物、瓜果,用以家宴。完毕后,妇女们带着子女,给娘家亲戚送去一些时鲜礼品,以示祝贺。男人们则互相拜访,饮酒谈天。青年男女仍旧歌舞娱乐。节日过后,开始秋收。

8、壮族“闹哥孩”

中秋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晚上举行,届时广西壮族同胞要赏月、吃月饼。孩子们则用柚子皮自制成各种鬼脑壳,化妆成“高公”、“矮婆”,到村里富裕人家桌上取食月饼。青年男女结伴到田里象征性地偷回一些瓜果蔬菜,俗称“偷青”。认为吃了这些偷来的瓜果蔬菜,可以明目。广西德禄地区的壮族同胞,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要举行“闹哥孩”活动。最初这项活动叫“请囊海”,“囊海”是壮语,即“月姑”之意,意为请月亮里的仙女大姐下凡与民同乐,但因为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是女性,“闹”的对象又是男的,所以叫“闹哥孩”。届时,在闹台上摆一碗米,上插数根燃香,一边摆一碗月饼;闹台的两边各竖立一根柴担,一根的顶部插一个柚果,果上有若干香条和蜡烛;另一根顶部挂一双鞋、一双袜子和一块面巾,妇女们围闹台而坐,开始唱歌请月亮上的仙女大姐下来与民同乐。歌唱近一个小时后,数位女子站起来东跑西窜,人们知道这是仙女大姐下来了,这数位女子便是仙女大姐的化身。她们跑一阵后就在闹台前坐下,身子左右摇摆,口里说着含混不清的话。这时,其她妇女一起上前来问她们将来的祸福,仙女托身的女子也一一作答。从此后,她们便是公认的巫婆。“哥孩”下来后,闹台周围的妇女便开始对歌,内容一般不涉及爱情,多是有关史实、社会一类的事,尽兴方散。此后,对歌还要持续数个晚上。

9、瑶族“舞火狗节”

广东省龙门县兰田一带瑶族同胞,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要举行“舞火狗节”。南方民族大都崇拜火神,舞火狗意在驱邪避邪。当天,各村的未婚女青年上山采来藤条和黄姜叶,各家都准备好香火。晚上,各村寨的姑娘们在手臂,腰和腿上用藤条缠满姜叶,头戴斗笠。年长的妇女在姑娘们身体的这些部位点上香火,列队先向村中的峒主爷和祖先叩拜,然后舞蹈。拜毕再穿街走巷到每一户人家向灶王爷行礼,如果途经菜园,还要绕园一周。最后到村外的河边,将身上的藤、姜叶和香全扔进河里,姑娘们就到河里洗手洗脚,同时泼水嬉戏。如有邻村姑娘,场面就更热闹。青年男子只在一旁燃放鞭炮。待姑娘们玩够后,男女开始对歌。按当地习俗,姑娘必须参加三次以上的“舞火狗”活动,才能结婚。

10、高山族“背篓会”

台湾高山族的青年男女,“背篓会”是追求爱情的风俗盛会。每年的八月十五日晚上,在月亮刚升起时举行,会前,“卡吉达安”(主持人)将社内情窦初开的姑娘和开始长绒须的小伙子们,召集到槟榔树林里,高诵祝词:“英俊的小伙子,美丽的姑娘们,你们看啊!这月色多美多柔和,这是月姑娘的笑脸。年轻人,唱啊跳啊,趁此良宵,把心里最甜蜜的歌唱出来,去追求你心中的人吧!我祝福,祝愿你们幸福,祝愿你们美满。”“背篓会”开始,头人将红布一晃,未散男女就迅速散开,在“噢”的欢呼声中,小伙子们拥向摈榔树,开始采撷象征长青、爱情和预示生活幸福的摈榔。爬树采撷时,规定肚皮不能碰着树干,全用手脚的力气,以显示小伙子的气力和灵敏。爬到树梢,按规定采下30个槟郎,装入绣花荷包中,从树端滑下来,挑选并偷看自己的意中人。这时“长吉达安”又向姑娘们说道:“跳吧唱吧,我们美丽的姑娘们,背起你那玲珑的藤篓;跳啊唱啊,唱吧跳吧,幸福在向你召唤,幸福在向你招手;用你智慧的眼睛,去挑选你心爱的人吧!”姑娘们在欢笑声中,背起用红黄蓝白各色花纹图案编织的轻巧雅致的小藤篓跑开了,小伙子便在后面追赶。他们在笑声中跳啊唱啊:“皎洁的月亮,爬上了树梢,来啊朋友们,尽情地唱啊,尽情地跳,娜鲁湾哪依哪哪呀噢,跳舞唱歌欢度良宵!”月光下,青年男女相互追逐嬉戏,边舞边唱:“新春的稻米雪白,新酿的米酒甜香。在美丽的月光下,我们欢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多欢喜。唱起来啊跳起来,请不要停息,幸福的种子,播在我们心里。”穿着开着花朵一般彩色衣裙的姑娘们,在人群中穿梭。小伙子们在后面追逐,将摈榔投进姑娘的藤篓里。姑娘回头瞧投槟郎的人,如果不是自己看中的小伙子,便会歉意地一笑,把篓里的槟榔抖落出来,又唱着跳着向前跑去。如果投槟郎的人是自己的意中人,便带着羞涩笑着掏出绣荷包,送给小伙子,然后牵着他的手,向“长吉达安”跑去。“长吉达安”就向他们敬酒祝福,姑娘跪下双膝,小伙子弓身半跪着,同声感谢“长吉达安”,接过酒杯同饮而尽,然后手拉手地跑进神秘的摈榔林中,向美丽的月姑娘送去他们心中最优美的歌声:“你是天上的一轮明月,我是旁边一颗明亮的星星,星星和月亮永不分离,阿哥和阿妹永不变心。”对那些在这次求婚盛会中一时还没有找到意中人的姑娘或小伙子,“长吉达安”送给他们安慰,勉励他们明年再来。背篓会通宵达旦,在月落日出之时才结束。

11、傣族“拜月”

云南傣族同胞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同胞打败敌人,赢得了傣族同胞的敬爱。后来,他不幸死去,变成了月亮,升上天空,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同胞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们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的野味。姑娘和媳妇们则忙着舂糯米,做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明月升起时,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本页关键字:中秋节  少数民族习俗  祭月  跳月  渔潭会  偷瓜送子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常见月饼功效大盘点 合理搭配食用很关键        下一篇:中秋节朝廷与民间的祭月民俗

>> 返回中秋节专题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