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肿瘤专题 --> 肿瘤常识 --> 中医肿瘤病名的现状、特点及思考

中医肿瘤病名的现状、特点及思考

由于古代肿瘤病名的不规范,致后人学习、掌握起来困难。重视和掌握中医肿瘤病名特点,可更好地为学习、研究古文献服务,同时对于今后中医肿瘤临床及理论的发展意义重大。

中医肿瘤的病名,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散见于各个时期的医籍文献中。在古代文献中对于肿瘤的病名有茧唇、舌菌、失荣、石瘿、噎膈、反胃、乳岩、癥瘕、积聚、肠覃、肺积、伏梁、翻花疮等记录。总体上看,肿瘤病名多采用以主证或体征、病因病机、病位结合主证或产生的后果等方式命名。由于对肿瘤认识的差异和对肿瘤命名方式不同,同一肿瘤的命名也多种多样,例如肺癌,常见的病名有肺积、胸痛、咯血、悬饮、息贲等;胃癌则有反胃(翻胃)、胃反、胃脘痛等不同的病名命名。其中,胸痛、咯血、悬饮及胃脘痛与内科的良性疾病难于区别,这给临床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如何对中医肿瘤命名进行规范和统一,对于现今中医肿瘤临床及理论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中医肿瘤病名的概况

距今三千五百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就有“瘤”字的记载,这是中医对肿瘤最早的文献记载。《周礼·天官》在记述周之医事制度时,即记载疡医下士掌肿疡之医,肿疡即包括了肿瘤在内。《难经》关于“积聚”的论述显示,“积”论述了恶性肿瘤的一些特征;而“聚”所论述则多指良性肿瘤而言。隋唐时期对肿瘤之分类有了新的进步。如孙思邈之五瘿七瘤,所谓五瘿,即石瘿、气瘿、劳瘿、土瘿和忧瘿,其中石瘿与甲状腺癌相似。所谓七瘤,即肉瘤、骨瘤、脂瘤、石瘤、脓瘤、血瘤、息肉等。这一论述虽然良恶相混,但对其各自不同的预后,已有很清楚的认识。如对肉瘤提出告诫:“凡肉瘤勿治,治则杀人,慎之。”公元1170年,宋·东轩居士撰《卫济宝书》,在论述疮疡之发时,第一次应用了“喦”字以形容恶性肿瘤之形状,同时也使用了“癌”字。“喦”,通“岩”,《说文》释为山岩也。从“广”即给恶性肿瘤以特定的含义。对癌肿之认识,到了明清时期已有很大的提高,此时即以癌统称恶性肿瘤,特别是用以论述乳癌。由上可见,肿瘤在中国传统医学文献中之论述,确实是非常丰富的。

中医肿瘤病名命名特点

中医肿瘤病名繁多,且中医病案书写长于描述,对病名不甚统一。如中医的噎膈症状“噎枯在上,咽喉壅塞,饮虽可入,食不能下;膈枯在下,胸臆苦闷,食虽可入,至胃复出”,就是食管癌及胃癌的叙述。如茧唇的症状是:“唇肿重出如茧”,类似今人所说的唇癌。中医称的石瘿、石疽、骨瘤、肠覃、癥瘕、积聚等病的症状记述中,都提及可以摸到硬块,其中有些情况与癌症极为相似,而某些致命的恶疮痼疾、痈疽、翻花疮等也未必不是癌症。因而,对于古文献进行广泛整理,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应该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出现。

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中对一部分恶性肿瘤的主要症状已有较详细而准确的描述。如《内经》中的“肠覃”、“石瘕”,《难经》中的“积聚”、《伤寒杂病论》中的“癥瘕”、《诸病源候论》中的“石痈”、“石疽”等等,其中就有属于胃肠、子宫、肝、胰、皮肤等部位的肿瘤。宋代杨士瀛在《仁斋直指方》一书中对症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毒根深藏,穿孔透里,男则多发于腹,妇则多发于乳”。然中医对肿瘤的命名大多是以肿瘤所出现的症状、体征、部位为主予以命名的,无法与现代

肿瘤病名一一相对应,只能从文献描述的具体病情和病程来分析。随着医学的发展,对于肿瘤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具体。借鉴西医的命名方法、手段用以丰富中医肿瘤病名命名方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中医肿瘤命名的现状

某些命名与西医肿瘤命名非常吻合的,并能准确地反映相关肿瘤疾病的性质及发展规律。如乳岩对应的是乳腺癌;噎膈对应的是食管癌;肠覃对应的是肠癌;伏梁对应的是胰腺癌等。

某些病名较为繁杂的,同病异名、同名异病的情况非常普遍。如癥瘕相当于现代医学中腹腔内恶性肿瘤,包括肝、脾、卵巢、胰腺及肾脏等肿瘤;胃癌在中医病名有翻胃、反胃、胃反、膈病等多个病名,给临床肿瘤工作者在文献整理与临床研究带来一定困惑。

某些中医肿瘤病名的命名缺乏肿瘤特异性,容易与良性疾病混淆,不能准确地反映相应肿瘤的疾病性质及发展规律。如恶性黑色素瘤,中医病名通常命名为黑痣,膀胱癌的中医病名通常命名为尿血.脑瘤的中医病名通常命名为头痛等。

中医肿瘤病名制定的思考

对于原本固定的肿瘤病名可沿用:如甲状腺癌,中医称为石瘿、肉瘿;乳腺癌称为乳岩;胰腺癌称为伏梁;食管癌称为噎膈;肠癌称为肠覃等,这些病名能够准确地反映相应肿瘤的疾病发展规律,应当予以保留。

根据肿瘤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加以命名:胃癌早期为胃反,晚期为虚劳等;肝癌早期名为肝积,晚期出现黄疸,病名为黄疸,出现腹水,病名为鼓胀等。

采用多病名并用模式来进行肿瘤疾病的诊断:如有可能,可采用多病名并用模式来进行肿瘤疾病的诊断。如肝癌并黄疸或腹水,可命名肝积、黄疸;肝积、鼓胀。

对于缺乏肿瘤特征的病名重新命名:如恶性黑色素瘤为黑痣,膀胱癌为尿血,脑瘤为头痛,前列腺癌为淋证、癃闭等,因缺乏对于肿瘤特征性的描述,现可遵从西医的病名,并逐步制定符合中医肿瘤特色及准确反映相应肿瘤的疾病发展规律的病名,如脑瘤命名为真头痛,以此有别于内科的头痛,使之具有肿瘤特征。

对于中医肿瘤病名较为混乱的肿瘤病名加以规范:失荣(石疽、恶核)相当于恶性淋巴瘤、颈淋巴转移癌。现应该加以区别,恶核相当于恶性淋巴瘤;石疽相当于颈淋巴转移癌。

确立较为严格的肿瘤命名规范:如体表肿瘤以岩命名,如乳腺癌,中医病名为乳岩;阴茎癌中医病名为肾岩等;如内脏肿瘤以脏腑的位置加积来加以命名。如肺癌为肺积;肝癌为肝积;肾癌为肾积。

应努力找寻体现肿瘤特性的命名,如转移瘤,可根据转移的部位加上传变瘤用以命名,如肺转移癌命为肺传变瘤,来体现肿瘤转移的特性,这对于今后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古代肿瘤病名的不规范,致后人学习、掌握起来困难。重视和掌握中医肿瘤病名特点,可更好地为学习、研究古文献服务,同时对于今后中医肿瘤临床及理论的发展意义重大。病名的确立,如果照搬西医病名,对于中医肿瘤的发展是不利的。有人提出西医诊断、中医辨证的诊病模式,这种提法,表明中医病名有其缺憾之处,同时,也反映对于中医病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中医肿瘤的病名,是对疾病的发展、变化的高度概括,不能完全用西医病名来诠解中医病名。中医有别于西医,如果取消中医病名,不利于了解疾病的规律,对中医肿瘤的发展是不利的。研究中医肿瘤病名,也为中医与西医更好的接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结合平台。

本页关键字:中医肿瘤  肿瘤病名  茧唇  舌菌  失荣  石瘿  噎膈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癌症≠绝症,谈谈癌症的中医认识、分期与转移        下一篇:

>> 返回肿瘤常识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