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的脉象
一、脉诊的原理
脉搏是气推动血液在经脉中运行所形成的。人体的经脉遍布全身,无处不到,内连脏腑,外达肌肤。气血通过经脉运行到全身,全身通过经脉得到气血的营养。全身各脏腑的功能状态也可以通过经脉反映到脉搏,这就是通过脉搏为什么可以诊断疾病的原理。
为什么中医诊脉的部位在手腕?现在诊的这个部位,中医叫“寸口”,或称“气口”。“寸口”是手太阴肺的动脉,是“脉之大会”,就是脉都会聚于此的意思。脉是气推动血在经脉中运行所形成的,也就是说,形成脉搏的主要因素是气血。气血是通过胃所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在胃吸收以后,经过脾输送到肺,经过肺输布到全身,所以中医认为“肺朝百脉”,也就是说,所有的脉都是经过肺向全身输送气血的,而“寸口”是肺的动脉,为“脉之大会”。所以,从“寸口”的脉搏变化可以诊断全身各脏腑的病变。
二、脉诊的方法
中医的诊脉方法共有三种,即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现在最常用的是寸口诊法。
寸口脉即桡动脉,在手掌掌横纹后的桡侧(拇指侧)的桡动脉搏动处。切脉部位以掌后高骨(即桡骨茎突)为标志,正当高骨的部位是关脉,关脉的前部(即靠手掌部)为寸脉,关脉的后部(即靠肘部)为尺脉。因为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切脉的指力分为浮(即轻取)、中(即中等指力)、沉(即重按)三候,所以也将这种诊脉方法称为“三部九候”脉法。寸口诊法的脏腑定位是:左手的寸脉——心与膻中;左手的关脉——肝、胆与膈;左手的尺脉——肾与小腹;右手的寸脉——肺与胸中;右手的关脉——脾与胃;右手的尺脉——肾与小腹。
三、正常脉象
人体正常的脉象为三部均有脉搏,一息(一呼一吸)脉搏跳动四至五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尺脉沉取有力。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人体的脉搏也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稍有不同。一般而言,春天的脉稍弦,夏天的脉稍洪,秋天的脉稍浮,冬天的脉稍沉。
四、肾虚的脉象
沉脉
肾虚的脉象总体来说是沉脉,特别是尺部的脉沉。沉脉的脉象是: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沉细数
脉搏在沉的同时,脉体细,脉搏快(一呼一吸超过5次),为沉细数脉。脉沉细数为肾阴虚的典型脉象。沉迟脉搏在沉的同时,脉搏跳动慢(一呼一吸不到4次),为沉迟脉。脉沉迟为肾阳虚的典型脉象。
沉微
脉搏在沉的同时,脉搏跳动微弱无力,甚至似有似无,这种脉象叫沉微,重的叫脉微欲绝,是肾阳虚脱的脉象。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平凡的世界》中有一位老中医
- 治落枕 揉手背
- 冬吃荠菜有滋味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