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清肾阴虚体质,滋阴泻火抓要领
肾阴虚体质的人,会出现腰部或膝关节酸软疼痛,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失眠多梦、形体消瘦;两手心、脚心和心口发热(中医称为五心烦热),身体像潮水一样一阵一阵的发热(潮热),睡着出汗(盗汗),面红颧赤,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色黄;男子阳强易举(阴茎容易勃起),遗精早泄;女子月经量少,甚至闭经,或月经淋漓不尽(崩漏)。舌体瘦、舌质红、舌苔少甚至没有舌苔,脉搏细而数(跳动快,一呼一吸脉搏跳动次数超过4次)。
肾阴虚体质的人,症状很多也很复杂,但是这些表现的共同特征就是燥热,所以我们可以将肾阴虚的人称为“燥热一族”,大家只要记住,在肾虚的同时有热的征象,那就是肾阴虚了。
如果说阳是人体的火气,那阴就是人体的水分。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肾阴肾阳,也称为元阴元阳,是阴阳的根本。阴阳是相对平衡的,并且互相制约。阴虚就是体内的水少了,水少了就表现为相对的火旺,火旺就会出现热的征象,这就是所谓的阴虚火旺,也就是说阴虚的人是容易上火的。如果你动不动就爱发火,总是口燥咽干的,手心、脚心老是发热,那就是阴虚了。
要想改变肾阴虚的体质状态,就需要补肾阴,补肾阴就是增加人体的水分,因为肾阴虚会出现热象,所以补肾阴的药物的药性是寒的,中医将补肾阴的方法称为滋补肾阴。在中药学中,补肾阴的药物很多,像生地黄、玄参、女贞子、旱莲草之类;补肾阴的中成药也很多,大家如果要服补肾阴的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服用。对于不太严重、比较典型、也比较单纯的肾阴虚证,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知名度很高的明星级补肾中成药,出自宋代儿科名医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钱乙根据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去掉肉桂、附子而成,由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六味药组成,主药是地黄,所以叫六味地黄丸。全方虽然只有六味药,但是组方配伍却是精妙绝伦,其特征可以概括为:补肾为主,三阴并补,三补三泻。方中用地黄补肾为主,是全方的主药;山药补脾,同时可以补肾、补肺;山茱萸补肝,补肾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除了用地黄补肾阴,还用泽泻泻肾浊,因为肾虚会影响肾的主水功能,产生湿浊;除了用山药补脾,还用茯苓渗脾湿,因为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则会产生湿邪;除了用山茱萸补肝,还用丹皮泻肝火,因为肝阴虚容易上火,这就是著名的三补三泻。如果一个方中只有补药,没有泻药,这种方叫呆补,效果并不一定好,这就是中医讲究配伍的原因。
六味地黄丸,现在一般都是小水丸,每次服6克,早晚各1次。或者按照说明书服用。
上一篇:辨清气阴两虚体质,益气、养阴两不误 下一篇:辨清肾阳虚体质,补足真元不麻烦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平凡的世界》中有一位老中医
- 治落枕 揉手背
- 冬吃荠菜有滋味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