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是肾火的表现 一定要及早就医正确治疗
肾主水,所以肾上火,在尿路上也有所表现。尿路感染的典型症状是尿频、尿急、尿痛,被老百姓俗称为“小便上火”。很多人认为,尿路感染的症状难以启齿,能忍则忍、能拖则拖。其实,尿路感染如果治疗不当容易转为慢性,更难根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引起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慢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对于女性来说,尤其要小心尿路感染的侵袭。成年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比男性高8-10倍。女性尿道口在会阴部附近,尿道括约肌作用较弱而且尿道较男性短而宽,长度仅为3-5厘米,因此细菌容易沿尿道口上行至膀胱引发炎症。女性要预防尿路感染,除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外,还要注意多喝水、多运动、不憋尿、不穿过窄过紧的内裤等。
对于男性来说,要警惕前列腺炎让你“火上加火”。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的多发病,有调查显示,超过50%的男性,一生中至少会被前列腺炎困扰过一次。前列腺炎可能是尿路感染的诱因,也可能是尿路感染久治不愈导致的恶果。这两种疾病不但容易相伴而来,其临床表现也很相似,都会出现尿急、尿频、尿痛、排尿不畅等症状。一些人碍于面子,不愿及时就诊,还有些人轻信小广告“一次治愈”的宣传,结果久治不愈,越拖越重。前列腺炎分为很多种,其中,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使用常规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临床上往往采用中成药三金片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统计数据显示,三金片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有效率达81.8%。因此,当出现症状时,一定要及早就医、正确治疗。
1.持久灭火防复发
治疗尿路感染,要持之以恒,病情稍有好转就随意停药或中断治疗。尿路感染容易复发,因此必须足量、足疗程使用药物。以三金片为例,每次用药治疗时间不可短于2周,待体温、尿检正常后,还需继续用药l—2周,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三金片由金樱根、金刚刺、金沙藤等优质地道药材组方而成,故称为“三金”。这几味中药材在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益肾补虚方面效果显著。金樱根味酸涩、性平,不仅可以除风湿、活血、解毒,还可固精、涩肠、敛湿、补肾;金刚刺味苦辛,性平,人心、肝经,有活血、解毒、镇惊熄风之效;金沙藤味甘性寒,能利尿通淋、清热解毒,缓解尿道疼痛,并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因此,服用三金片能迅速缓解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不适的症状,疗效稳固。同时,它还能调理全身、提高机体免疫力,标本兼治,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不但加快痊愈速度,还能有效防止复发。并且,作为纯中药制剂,三金片不会产生耐药性,尤其适合那些反复服用抗生素无效,或有耐药性的尿路感染患者。
除了治疗要彻底外,还要在日常生活中重视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病情反复:
(1)保证饮水量。每天保证至少饮水2000毫升。注意最好少喝咖啡、酒精饮品以及含有咖啡因或果汁的软饮料,因为在尿路感染期间,这些饮品会刺激膀胱,让尿意频繁。
(2)饮食宜清淡。防治尿路感染,在饮食上最好多吃些清淡、富含水分的食物,如新鲜蔬果和各类汤品,少吃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
(3)内衣要勤换。无论男女,每天都要勤换内衣内裤,性生活前后要注意清洁生殖器等敏感部位。
2.中药灭火效果佳
说道“感染”“发炎”,很多人会想到用抗生素、消炎药。用抗生素治疗尿路感染确实能起到一定的疗效,但如果使用不当,不但会带来毒副作用,还容易让细菌出现耐药性,增加今后的治疗难度。
对于尿路感染这类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不但要重视治疗,更要重视调理和预防,即中医所谓的“养治结合”。一直以来,中医对泌尿系统感染治则明确,效果明显,颇有独到之处。尿路感染属于中医“淋证”范畴,在治疗上应当以清热利湿,解毒通淋,滋养肝肾为主。不少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成药治疗尿路感染具有很好的效果。
上一篇:引火归原治肾火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