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色萎黄
【概念】
患者面部颜色比常人黄而无华者,称为面色萎黄。面色萎黄一般多主虚证和湿证。《素问·五脏生成篇》:“色味当五脏:......黄为脾甘。”《灵枢·五色》篇:“以五色命脏: ……黄为脾。”《证治准绳·察色要略》:“黄色属土,主湿,乃足太阴脾经之色。”临床上面色萎黄应与“发黄”相区分,后者指全身皮肤(面、目、身)及小便发黄,属黄疸;本症仅是面部萎黄无泽,与黄疸不同。
【鉴别】
常见证候
脾气虚面色萎黄: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纳后腹胀,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澹薄,舌淡苔白,脉缓弱。
脾虚湿困面色萎黄:面色萎黄,面浮肢肿,四肢困重,食少腹胀,倦怠乏力,语声多重浊,尿少便湾,舌质淡体胖,或有齿痕,苔白润或腻,脉缓无力。
营虚面色萎黄:面色萎黄,唇舌色淡,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肢体麻木,妇女经来量少,衍期甚或闭经,短气声低,脉细无力。
鉴别分析
脾气虚与脾虚湿困面色萎黄:前者系脾胃气虚,运化失司,气血化生不足,肌肤失养所致。后者由千脾虚,水漫停滞所致。二证均表现面色萎黄,食少腹胀,乏力便澹等脾遵的表现,但脾虚湿困面色萎黄兼有水湿阻滞,故以面浮肢肿,四肢困重,小便短少 为特点。前者则无此症状。脾气虚面色萎黄治宜益气健脾,方选四君子汤加味。脾虚湿 困面色萎黄治宜健脾利湿,方选囊朴夏笭汤或胃笭汤化栽。
营虚面色萎黄:本证常由失血过多,或脾胃虚弱,生化不足,或七情过伤,营血暗耗所引起,所以其面色萎黄伴有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肢体麻木,月经量少,脉细无力 等血虚肌肤失养之症状,较易鉴别。治宜益气养血,方选当归补血汤,或人参养荣汤加减。
黄为脾土之色,面色萎黄是脾虚失运,化潦不足,或久病血虚失养的征象。面色萎 黄之诊断还应注意色泽,如黄而枯燥无光泽者为胃气败伤,如《素问·五脏生成篇》:“黄如枳实者死;......黄如蟹腹者生。”《素间·脉要精微论》:“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
【文献别录】
《证治准绳察色要略》:“若准头、年寿、印堂有黄气明润者,病退而有喜兆也。若枯燥而天者死。凡病欲愈目眺黄也。”
《医门法律望色论》:“盖气黄为中土之色,病人面目显黄色,而不受他色所侵则 吉。面目无黄色,而惟受他色所侵则凶。”
《四诊抉徵望诊》:“脾王中央,属土而色黄。黄为湿、为热、为虚,而有明暗之分。挟热则色鲜明,挟湿则色昏滞......。”
本页关键字:面色萎黄 虚证和 湿证 脾气虚 脾虚湿困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