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汗
【概念】
绝汗,即病变危重阶段出现的大量汗出,淋漓不止,如珠如油。
本症在《素同·举痛论》和《灵枢·五禁》等篇中,称“汗大泄”、“绝汗”、“漏汗”、“脱汗”、“汗出不可止”;宋《类证活人》有“虚汗不止”的记载;元《世医得效方》也有“汗不止”的描述;清《杂病源流犀烛》又称“汗大泄”。这些名称的临床意义颇相一致。
【鉴别】
常见证候
气阴欲脱绝汗:主要症状为大汗不止,热而粘稠,或汗出如油,身热,手足温,渴喜冷饮,呼吸气粗,体倦神疲,唇舌干红,脉虚数或细数无力。
阳气欲脱绝汗:主要表现为大汗淋漓,汗出如珠,清稀而凉,畏寒腃卧,四肢厥冷,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渴喜热饮,舌润,脉微欲绝或浮数而芤。
鉴别分析
气阴欲脱之绝汗与阳气欲脱之绝汗:皆为虚脱的危急证候。由于重证的高热大汗、大吐大泻、大失血或久病耗阴,造成阴液严重亏损,导致阴竭则阳气无所依附而散越,阳亡则阴液无以化生而告竭,所以出现气阴欲脱和阳气欲越之危证,但两证常相继出现,只是有先后主次的不同而已。辨证要点:除了原发疾病的各种危重症状外,还有气阴欲脱和阳气欲脱的独特症状。气阴欲脱之绝汗.《素问·举痛论》说:“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矣……。劳则喘息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矣。”指出人体的阴阳偏盛偏衰,特别是心的阴阳偏盛偏衰,以及营卫不调都可使腠理开泄而汗出不止。《灵枢·决气》篇也指出:“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这种汗出,病势颇重,亦即“亡阴”现象,多具有汗出不止,汗液热而稠粘,或汗出如油,身热,手足温,唇舌干红,脉虚数或细数无力等特点。治宜益气固脱,育阴生津,方选生脉散加山萸肉等。阳气欲脱之绝汗,《灵枢·经脉》篇说:“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离则腠理发泄,绝汗乃出”,这在久病重病中,阳气过耗,特别是心阳过耗,不能敛阴,导致阴阳离决,阳气奔散于外,所以汗液大泄。这种大汗出,病势危急,称为“亡阳”现象。其特点是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神萎倦卧,脉微欲绝等。治宜温阳固脱,回阳救逆,方选参附汤加龙骨、牡蛎等。
绝汗一症,气阴欲脱和阳气欲脱等证均可出现,但应随时掌握病情变化,采取相应措施。一旦虚脱缓解,亦应根据具体证候辨证施治以善其后。
【文献别录】
《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疭,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
《类证治裁》卷之二:“嘉言喻氏又分上脱、下脱、上下俱脱。今详斯症,总由阴阳枢纽不固。如上脱者,喘促不续,汗多亡阳,神气乱,魂魄离,即脱阳也;下脱者,血崩不止,大下亡阴,交合频,精大泄,即脱阴也。上下俱脱者,类中眩仆,鼻声鼾,绝汗出,遗尿失禁,即阴阳俱脱也。”
《临证指南医案》卷三:“脱之者,惟阳气骤越,阴阳相离,汗出如油,六脉垂绝,一时急迫之症,方名为脱。”
本页关键字:绝汗 大量汗出 气阴欲脱 阳气欲脱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