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
【概念】
口臭是指口中出气臭秽,自觉或为他人所闻而言。
由于口臭的原因和程度不同,历代文献记载又有所谓“腥臭”、“口中胶臭”、“口气秽恶”等不同描述,均属本条讨论范围。
【鉴别】
常见证候
胃热炽盛口臭:口臭口渴饮冷,口唇红赤,口舌生疮糜烂,或牙龈赤烂肿痛,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痰热蕴肺口臭:口气腥臭,兼胸痛胸满,咳嗽吐浊,或咳吐脓血,咽干口苦舌燥,不欲饮水,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食滞胃肠口臭:口中酸臭,脘腹胀满,暖气频作,不思饮食,大便或秘或利,矢气臭秽,舌苔厚腻或腐腻,脉象弦滑。
鉴别分析
胃热炽盛口臭:常在温热病或口疮、牙宣等病中出现,或素嗜辛辣厚味,致生内血败为脓。故症见咳吐浊痰、脓血,口气腥臭,胸满胸痛等。治宜清肺化痰辟浊,方选千金苇茎汤、泻白散加减。
口臭多因脏腑积热所致,或湿热、或食积、或痰浊,其理“亦犹阴湿留垢之臭”
《景岳全书》。本节所述三证,皆为实证。临床辨证时,胃热炽盛口臭以口渴饮冷、口舌生疮、便秘溲黄、苔黄为主症;食滞胃肠口臭,根据伤食病史以及干噫食臭、吞酸嗳腐、脘腹胀满、舌苔腐腻等可资鉴别;痰热蕴肺口臭,以咳唾腥臭痰、胸满胸痛为主症。只要抓住不同证候特征,自可区别。
【文献别录】
《诸病源候论口臭候》:“口臭由五脏六府不调,气上胸膈,然府脏气,臊腥不同,蕴积胸膈之间而生于热,冲发于口,故令臭也。”
《儒门事亲》卷六:“赵平尚家一男子,年二十余岁,病口中气出,臭如发厕,虽亲戚莫肯与对语。戴人日,肺金本主腥,金为火所炼,火主焦臭,故如是也。久则成腐,腐者肾也,此极热,则反兼水化也。病在上宜涌之,先以茶调散涌而去其七分,夜用舟车丸、浚川散,下五、七行,比旦而臭断。呜呼!人有病口臭而终其老者,世讹以为肺系偏而与胃相通故臭,妄论也。”
《寿世保元》卷六:“一男子口臭,牙龈赤烂,腿膝痿软,或用黄柏等药益甚,时或口咸,此肾经虚热,以六味丸悉愈。”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男性腰酸痛是什么原因?肾合胶囊为你解答!
- 一睡觉就做梦是怎么回事?肾合胶囊告诉你!
- 睡觉流口水咋回事?肾合胶囊告诉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