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五软
【概念】
五软是指头项、口、手、足、肌肉失去正常发育而呈痿软无力等症状而言。俗称“软瘫”;《古今医统》又名“胎怯”。
本症在宋代以前多与迟症并论.《婴童百问》首将头软、项软、手软、脚软、肌肉软名为五软。嗣后,一般将头软、项软并称为“头项软”,又将口软列为五软之.;也有将手软、足软并称为“手足软”,而将身体软列为五软之一者。由于五软诸症往往互见,所以又把诸软统称为“弱症”,“软症”。
【鉴别】
常见证候
胎禀怯弱肾阳虚衰五软:小儿出生后,渐见头项软弱倾斜,东倒西歪,遍身赢弱,足软迟缓,不能站立,兼见口软唇薄,不能咀嚼,口常流涎,手软下垂,不能握举,肌肉松弛,活动无力,唇淡苔少,脉沉细尺弱,指纹淡。
后天失调脾气虚馁五软:小儿病后,渐见肢体软弱,形体瘦怯,肉少皮宽。食少不化,吃食不长肌肉,手软不能握举,舌出口而懒于盲,口开不合,咬嚼乏力.发育迟缓;五岁小儿不能站立行走,神情呆滞,智力迟钝,面色萎黄,不耐寒暑,以及头项软弱,唇白苔滑,脉沉无力,指纹淡。
鉴别分析
胎禀怯弱肾阳虚衰五软:系先天胎禀不足所致。有因其母血气弱而孕者;或其父母酒色过度,元气虚弱者;或年老而复得子;有服堕胎之剂不去而竞成胎者;有早产者。上述诸因皆町致胎元耗伤,筋骨痿弱,而使头项、手、足、口、肌肉痿软。尤以项软不能支,足软不能立为主症。病机当责之肝肾,因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则筋骨不支;又项为督脉及足太阳经所过,督脉空虚,精髓不足,膀胱经脉失养,以致头项软弱不正。治宜温阳益气,填精补髓,方用补肾地黄汤,或补天大造丸。
后天失调脾气虚馁五软:多见于吐泻久病,或肾疳,或慢脾风后;也有因护理不当,乳食、阳光不足而致者。以手足软、口软、肌肉软为主症,病机当责之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化源,脾胃失调,脏气失其所禀,四肢无所主,故手软而懒于抬,足软而艰于步,肌瘦皮宽;清阳之气不升,故头不举,项软难收;又口为脾之窍,上下齿属手足阳明,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脾胃虚,舌不能藏而舒出,口软不收而成五软。治宜补中益气,升举清阳,可用补中益气汤,或扶元散。倘得脾胃一旺,则脏气有所禀,诸软之症可图。
【文献别录】
《幼科证治准绳·五软》:“肝受热风天柱倒,但将凉药与维持,贴须性热筋方缓,立见温和请莫疑,吐泻项软唯调气,伤寒柱倒不须医。”
《幼科铁镜·天柱骨倒》:“天柱骨倒,乃项软也。由真气虚弱,客邪入腑,传于筋骨,项则软垂下无力,治宜祛风散;或吐久泻久病久而软者,治宜六君子汤加肉桂。手软者,宜用薏苡仁、当归、秦艽、枣仁、防风、羌活、荆芥,等分服之。足软者,治宜六味地黄加牛膝、五加皮、鹿茸等分服之。”
本页关键字:小儿五软 软瘫 胎怯 胎禀怯弱 后天失调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