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在香港召开
6月5~8日,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在香港浸会大学召开。
会上,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研究所所长、吉林省名中医王富春作为牵头制定头针操作国际行业标准的学者,就他的《头针安全操作规范》草案向大会介绍,征询各国专家的意见。
归纳总结,制定国家标准
2004年,王富春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头针操作规范国家标准制定》的项目,并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标准的起草工作。
头针属于我国传统针灸的一部分,因其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等特点,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头针在国内的发展有多个流派,流派间手法操作各有不同,因此,工作伊始,王富春就将重点放在头针文献研究方面。为总结国内各主要的头针流派特点,王富春收集相关著作300余部、学术论文5000余篇。那段时间他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资料,还需要对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束一天的工作差不多都要在后半夜两三点钟,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将近半年。文献整理结束后,王富春将文献研究成果与国内头针行业专家反复研讨,最终决定选取各流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为基本操作规范。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头针国家标准草案基本完成。之后王富春将该草案与调查问卷一起邮寄给全国针灸行业的各位专家以征询意见。又多次邀请全国著名头针领域专家召开研讨会,对草案及修改意见进行反复论证,最终达成共识。
2008年7月1日,《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部分:头针》正式颁布实施,标准出台后中国针灸学会召集参与标准制定的专家组成员组成讲习团,奔赴全国各地开展标准解读工作,推动头针疗法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应用。
走出国门,制定国际行业标准
伴随针灸国际化的浪潮,头针操作在世界各地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走出国门的针灸繁荣发展的背后,也面临诸多问题,其规范性、科学性、安全性等因素引起国外组织的关注,而这些因素也成了制约针灸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于2010年6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召开了头针国际标准制定第一次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头针领域专家共同商讨头针操作规范国际标准的制定问题。专家们以当前的国家标准为基础,围绕其国际应用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本次会议对已制定的国家标准基本认同,对英文草案的意见多针对语法和术语,而较少涉及相关技术环节。王富春与国内外学者多次协商,继续对英文草案征求意见,最终完成了《头针技术操作规范国际标准》的初稿制定工作。
2013年,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颁布了《头针技术操作规范》的国际行业标准,该标准以《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部分:头针》为基础,结合针灸在其他国家的应用情况制定而成。标准的制定以一种固定的形式将头针操作规范化、科学化,保证了头针操作的安全与疗效,极大地推动了头针在国内外的推广与运用。
打造权威,制定ISO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简称ISO,是国际标准化领域中最重要的组织,其标准制定目前已涵盖全球大部分行业,已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承认和采纳。为进一步推动头针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王富春承担起了《头针安全操作规范》ISO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
相比之前的国家标准和国际行业标准,ISO国际标准则要求更为严格和详细。国家标准对文字叙述要求尽量精炼,用最少的文字将医生针刺手法操作时的要点描述清楚即可,所以在其基础上制定的世界行业标准也几乎采纳了这种原则。国际标准化组织要求ISO国际标准必须涵盖从首次接诊患者到治疗结束整个过程的详细描述,其中不仅要明确医生的操作规范,更要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包括告知针刺前患者准备工作,针刺后注意事项等问题都要做出详细描述。
“刚开始制定的ISO国际标准有点类似国家标准的模式,缺少了患者知情权的部分。”王富春说,“好在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并在第一时间做出调整,而后期的工作进展也都比较顺利。”
头针的ISO国际标准制定已经到了最后审定阶段。截至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于过去两年中相继在北京和意大利召开两次国际会议,对头针操作ISO国际标准的草案进行论证。
王富春在头针标准制定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13个春秋,13年的付出与坚守,展示了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奉献与坚持,奠定了他在针灸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
本页关键字:中医药技术委员会 中医药管理局 国际标准化组织 北京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贵州土苗民族医药研究所落户贵安新区 下一篇:山西制定《山西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