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中医中药中国行启动
日前,“健康中国·中医中药中国行”浙江首站巡回公益诊疗活动在宁波举行启动仪式,拉开了宁波市2017年推出进一步振兴中医药发展的序幕。
宁波市2017年全市中医药工作会议提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牢牢把握中医药振兴发展新任务,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推动中医药治理体系现代化;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政策举措,加快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政策机制;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确保市、县各级中医药工作管理到位、政策落地;建立健全适合宁波中医药发展的评价体系、标准体系,打造推进中医药发展的宁波品牌。同时,要在治未病中发挥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防治中发挥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发挥核心作用,使中医药成为疾病康复的首选和重要手段。
宁波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章国平介绍,宁波市2017年中医药工作的重点是推进“七大工程建设”:一是加快推进中医药临床优势培育。提高三级中医药对危急重症、疑难杂病的中医诊疗能力和优势病种的诊疗服务;提高二级中医医院对常见病、慢性病的诊疗和急诊抢救能力。探索建立区域中医药专科(专病)诊疗中心。
二是加快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要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提供8种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提供5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做好中医药“本土型”人才定向委培,加强基层中医全科医生规培,实施基层卫技人员“西学中”项目。建立市与县(区)、县与乡镇(社区)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服务联合体,促使区域内中医诊疗量占诊疗总量的比例达30%以上。
三是加快推进中医药创建工程。确定余姚、宁海、江北、鄞州等县(市、区)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示范病区(医院)创建。
四是加快推进中医药质量管理提升。建立健全中医医疗、护理、药事和适宜技术质控组织,制订实施相关质控规定及监测评价,重点抓好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的落实。
五是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全面梳理宁波历代中医药名家学术理论,开展宁波中医药古籍普查出版和研究利用。挖掘民间诊疗技术。组织开展宁波第三批市级名中医、第一批中医药青年英才和第二批基层名中医评选。
六是加快推进中医药治未病。要求各级中医院、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治未病科建设。鼓励中医药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技术支持。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中医药养生保健产品。积极支持一批中医药养生旅游基地建设。
七是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通过本次“健康中国·中医中药中国行”浙江巡回公益诊疗活动宁波现场,分别开展了中医药政策、中医药诊疗技能培训,举办了社区居民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讲座,举行了专场大型义诊和宣传活动。今后继续开展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的“六进”活动。
章国平介绍,2016年,宁波率先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和浙江省地市级成立了首个中医药管理局,通过强化管理,增加投入,切实实施“基层中医化,中医工作基层化”发展战略,促使该市7家市县中医医院共投入28.8亿元进行新建或扩建。全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99.4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94.24%村卫生室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并创建了基层初具规模的规范化中医馆85家;创建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面推开;宁波还创新探索了中医诊疗多专业一体化服务新模式;二级以上中医院均设立“治未病”中心,开展了规范的中医健康体检和中医健康干预。宁波全市0~3岁儿童和65岁以上老年人的社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分别达到61%、71%。
本页关键字:健康中国 中医中药中国行 中医药发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非洲记者团到江苏省中医院进行交流访问 下一篇: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成立满医药分会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健康大讲堂2017年3月29日:北京宣武医院副院长吴英锋谈“老烂腿”
- 桃花不仅象征爱情 更是一味良药
- 赠画治病好神奇
- 春天养生吃枸杞 助人阳气生发
- 中医教你祛体湿
- 辣香花豌豆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