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礼
张志礼,曾任北京中医医院皮肤性病科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研究员、教授。北京市赵炳南皮肤病医疗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皮肤科医疗中心名誉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是我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科学的首创者和开拓者之一。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继承导师。
一、成长经历
张志礼教授1930年10月出生于山西省原平县池上村。在他一岁左右的时候,毕业于民国山西大学法政系的父亲考上了经征官,被分配到山西省左云县任税局局长。出身大户人家的母亲只好带着他和姐姐随父亲一起迁移到左云县生活。由于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渴望上学读书的他终于等到了1937年该上小学的日子,没想到抗日战争开始了,只好随着家庭逃难,过着东跑西躲的日子。没有教室和笔墨,他就拿树枝在土地上写字。母亲充当了他的老师。直到1942年全家人才随着抗日军队来到了陕西。1943年终于在三原县小学完成了学业。张志礼教授勤奋好学,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善良助人,自幼就怀有一颗济世救人的心,他经常会对那些因患了不可治愈的疾患而倒下的人们发出叹息,因而他发誓“我一定要学医!”博学多才的张志礼教授在那炎热的夏天,把自己关在小小的房间里,做着参加医学院考试的准备,在他填写的高等学院报考志愿书中,五个志愿全部添写的是“西北医科大学”(后更名为西安医科大学)。最终考取了自己喜爱的西安医科大学医学系。从此便开始了医学领域里艰辛的里程。他凭借着聪明的天资,刻苦学习,同时还有幸得到了德高望重的刘蔚同教授的钦点。使得他的西医功底非常扎实。他凭借着坚韧不拔的禀性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酷爱篮球、田径等体育运动,当年还保持过多项西安市的长跑记录。每当他的家人回忆起当年作为西北行政区代表队参加全国篮球比赛的场面时都兴奋不已,每当拿起张志礼教授当年撑杆跳的照片,看到他腾空而起的那一瞬间,好像已经预示着他即将腾起的事业和人生。
二、勤学苦练,全面继承
张志礼教授1955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学系,被分配到北京市第三医院皮肤科任住院医师。1957年被选送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研修深造一年,得到了当时胡传揆、李洪迥等著名教授的教诲,奠定了从事皮肤性病科专业的基础。1958年任职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在留日专家王家斌主任手下任主治医师。1959年初被组织上选派参加了北京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系统的学习了3年中医学,受教于德高望重的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先生。从此坚定了坚持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的决心和信心。1961年调往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中医研究所,任皮外科主治医师,助理研究员。使他能顺利的真正的把中医理论从了解到理解,再到运用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张志礼教授除了在赵老身边学,在临床工作中实践,休息日也从不放过,请他任职妇产科医生的爱妻做模特,仔细的观察舌苔,体验脉象。1973年在组织部门安排下正式作为赵炳南老先生的学生和助手,协助赵炳南老中医首创中医皮肤科,任副主任。1980年任皮肤科主任,1981年5月晋升为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研究员。在跟随赵老的20多年里,师徒二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在政治上、业务上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研究,共同提高。把发掘祖国医学宝库当成中西医共同的任务。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将一个传统的以治疗中医疮疡为主的中医皮肤科拓展到了能治疗以红斑狼疮、皮肌炎等有皮肤表征的免疫系统疾患,从此开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先河。成为了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开拓者,真正做到了将赵老的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和发展。张志礼教授的谦逊好学,勤学苦练,使赵老爱之胜似亲子,把行医65年的经验和珍藏的资料毫无保留的贡献出来。张志礼教授也把跟随赵老学习和工作时所收藏的临证病历及自己的心得体会拿出来。师徒共同研究探讨,总结提高,合作著书立说。张志礼教授还很注重聚集凡是跟随赵老学习过的学生徒弟们的经验,以及赵老平时一些零星的点滴体会,最终整理出版了《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一书。张志礼教授既是尊师的典范,又是助学的榜样。他们师徒之间的亲密合作,将传统的中医师徒模式上升到了学生加助手的境界,一时成为当代中医界的美谈。
三、勤奋耕耘,探索发展
1、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张志礼教授是1950年入大学的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他所受的教育就是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他读书时的皮肤科启蒙老师,我国著名的皮肤性病科专家刘蔚同教授有句名言即“名医不如实医”的意思就是告诫我们要踏踏实实的研究学问,为病患解除疾苦,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应有的追求。名医只是患者对我们的评价和认可,而不应该是我们自己的唯一追求。这对张志礼教授的影响很大,他数十年如一日,身体力行,认认真真的研究学问,实实在在的治病救人从行医50年来他从没离开过临床。他的诊疗过程总是给患者一种信任、安慰和安心。中医诊病规则的望闻问切,在有着临床实践45年的张志礼教授身上,从来没有被简化过,详细的询问、仔细的观察舌苔脉象、触摸皮损。同时还用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患者交谈,从中捕捉对诊断有利的信息,这是他诊疗疾患过程中的一大特色。他时常教导我们医术要学,医德更重要。只有学会做人,才能与患者共同感悟出人间真情,才能行好医。他对自己的皮肤科工作、诊室、乃至众多的皮肤科患者都是那么的钟爱,当他走在与同道们用心血和汗水建立起来的皮肤科诊区时,满心里的喜悦都浮现在他的脸上。每周一次的大查房,对于住院患者来说,这一天是他们最渴望、最盼望的时刻,他们早早的都各就各位在自己的床位上,等待着接受张志礼教授那带有鼓励作用的慈祥笑容,以此来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每当遇有疗效不显著的病例,他总会与主管医生一起仔细分析病情,迅速做出调整治疗手段的方案;当遇有皮损外涂药不到位时,他便不声不响的拿起药膏用手亲自为患者涂药,他的演示使身旁的护士们心领神会。使患者万分的感动。这就是张志礼教授的人格魅力“诚诚恳恳的助人,仔仔细细的做事”。他还多次参加农村医疗队,深入乡村为百姓服务,为了培训赤脚医生,他几乎走遍了北京远郊区的几个县,特别是1971年他参加了北京医疗队,前往大西北的酒泉、安西、敦煌、阿克塞等地,进行了1年的巡回医疗工作。他一生精心钻研业务,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对患者如亲人。把从老前辈那里学来的学识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实践经验,与所学的西医知识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总结提高,并有所发展,使许多疑难患者解除了病痛,恢复了健康。为了耕耘好这片土地,他呕心沥血,努力的继承着传统中医药经验,学术思想上深得赵氏真传。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探索出一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规律,疗效显著。用他自己的话说,作为一名医生给患者治好病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好体现。
2、学无止境,开拓进取
张志礼教授既是我国中西医结合皮肤诊疗工作的开拓者,也是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科研工作的开拓者。他孜孜不倦的钻研业务,在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60年代他就开展了中医中药治疗皮肤病基础方面的研究,并与基础人员一道对用马齿苋等单方、验方治疗皮肤病的药理进行了动物实验的研究,证明了马齿苋等药物有明显的抗过敏、抗组胺作用。为了规范和提高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疗效,他还先后领导和组织了对龙胆泻肝汤、六味地黄丸、茵陈蒿汤、除湿丸、凉血活血汤、狼疮合剂等有效方药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并组创研制了中药石蓝草煎剂、狼疮冲剂、六根煎、生发建发酊、小儿健肤糖浆、金菊香煎剂等一批新药。先后共12次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卫生局及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颁发的科技进步奖。祖国医学对于皮肤病的记载渊源久远,但医学文献中却没有皮肤病的专著。张志礼教授组织大家查阅了大量的古代文献,把隶属于中医外科中的皮肤病收集整理。从中医理论到辨证治疗,系统的阐述了中医皮肤病的病因、病证和辨证论治,而且还提供了中医书籍前所未有的彩色病例图谱,编写出版了《简明中医皮肤病学》一书。这是一部中医皮肤科的奠基之作,当代中医皮肤科医生大多以此为起点踏上专业道路。为了老年人医疗保健工作,他组织大家一起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皮肤病的专著《中西医结合老年皮肤病防治》一书。1990年他主持会同全国知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编写出版了一部《中医性病学》,这也是我国第一部以中医、中西医结合理论,系统介绍防治性传播疾病的专著。对建立中医性病学这一临床新学科和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性病工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后来他还多次参加一些大型参考书的编写工作,如《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皮肤病研究》、《结缔组织病中西医诊治学》等。对开展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的诊疗工作有很大的价值。
3、毫无保留,薪火传承
张志礼教授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他总说要建立起一支理论水平高,临床技能强的传承队伍,才能真正的把前辈们的经验继承下来传承下去。多年来张志礼教授严格要求和热情指导下级医务人员,培养了一批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科研技术骨干,建立了完整的资料收集、检索、整理、病例、幻灯、彩照归档留查制度。保存了丰富的技术资料,规范了皮肤科门诊和病房的管理,使中医医院皮肤科成为当时北京市唯一一家病床数量最多的颇具规模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科室。他身体力行,以自己待病人如亲人的高尚医德医风及精湛的医疗技术为大家树立榜样。他严格要求自己,严谨治学的态度成为青年医生学习的楷模。他毫不保留地把点滴经验传授给青年医师,强调不要只学习一方一药的皮毛之见,要学方法,学思路,掌握真谛。尽管他年已七旬,仍坚持出门诊、查病房、给进修医生讲课。他精心培养的多名研究生和亲自带教的两名高徒,现在都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以学科带头人的身份发挥着骨干作用,为继续传承中西医结合皮肤科事业努力工作着。正是因为有了张志礼教授的领导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使得北京中医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市赵炳南皮肤病医疗中心逐渐发展壮大,1996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验收批准为全国中医皮肤科医疗中心,张志礼教授任中心主任。 四、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做贡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不但侵犯皮肤,而且更严重的破坏结缔组织、内脏、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器官。治疗困难,死亡率高。有效的西医治疗首选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由于长时间使用这些药物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和并发症,而导致患者死亡。张志礼教授通过30年的潜心研究和临床实践,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终于探索出一套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了中医中药扶正祛邪、养阴益气、调和阴阳的作用。发挥调节机体免疫机能及增强体质的优势。配合西药,即发挥了西药的作用,又控制了副作用和合并症。使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率及10年以上的存活率明显提高,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
1980年张志礼教授应邀出席了在香港召开的第一届亚洲皮肤科学术会议,并被接纳为亚洲皮肤科学会会员。
1987年应日本东洋医学会邀请出席了日本第22届医学会议,并在会上作了《红斑狼疮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的专题演讲,受到了与会者极高的评价,随之声誉在国际鹊起。
1988年以来张志礼教授多次参加并主持了日本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联合召开的两年一度的中日皮肤科学术会议,并在会上多次作了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剥脱性皮炎、湿疹、天疱疮等多种皮肤病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研究专题报告。
1992年他又应邀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席了在新加坡召开的第四届亚细亚中医药学术大会,在大会上作了《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论治》的专题演讲,受到大会一致好评,新加坡新闻南洋星洲早报为此发表了专题报道,并刊登了张志礼教授的大幅照片。会议期间和会后许多来自东南亚、港澳台地区和欧美等地的患者纷纷前来就医,当地舆论高度评价了他的医术医德。
1994年他应邀去台湾讲学,被台湾医学院聘为客座教授。1997年他应邀参加了在悉尼召开的世界皮肤科会议。
1998年应邀参加了在法国召开的欧洲皮肤科学术会议。张志礼教授从事皮肤科医疗工作45年,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近40年,所以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首先缘于他在医学领域里的辛勤耕耘和钻研精神,他谦逊好学、踏踏实实的治病救人,认认真真的研究学问,不图名利,无怨无悔的奉献了毕生精力。张志礼教授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教诲,他身上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能量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沿着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科事业的路继续的、永远的走下去,为我国皮肤科医学的创新与发展开创新的辉煌。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吴海霞
- 手麻手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肾气不足,肾合jjn助你解开健康密码
- 更年期睡眠不好怎么办,如何以“肾合胶囊”调和阳气不足,重获宁静梦境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