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芳
卢芳,男,1939年6月生,黑龙江肇东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哈尔滨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黑龙江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历任哈尔滨市中医医院院长及黑龙江中医管理局副局长。1961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中医专业,第一、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三、四届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库专家,中国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医疗中心主任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中医药学会会长,1979年被评“黑龙江省优秀教师”,1992年国务院授予终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被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授予“黑龙江省首批名中医”,1993年黑龙江省卫生厅授予“卫生系统归国人员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国家中医局授予“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优秀教师奖”,2014年国家中医局批准“卢芳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室”成立,并设于哈尔滨市中医医院三楼名医堂。
卢芳从医56年,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坚持医疗第一线。他善于治疗疑难病,30年前就运用辩证与辨病结合的治疗理念,处方药味少而精,药量大而惊。在国内首倡“脾胰同治”法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脾胰同治法的提出为中医治疗糖尿病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匠心独运自成一派
卢芳在多年的医学实践和理论钻研过程中,在挖掘传统医学精髓的同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理论体系。
卢芳认为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它不仅是一种朴素的唯物的辩证的哲学思想,在其与医学结合之后,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更具有科学的内涵。因此,学习中医不可不精究阴阳学说之理。他对《内经》阴阳学说的论述颇有研究,博览各家的论著加以探讨,并运用现代科学及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分析了阴阳学说科学性,同时列举八纲、八法、六经等强调阴阳学说在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以及辨证、立法、遣方、用药等各个诊疗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卢芳将阴阳学说运用在临床实践中,他常引用“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景岳全书·新方八略·补略》)之言来启迪后学。他临证时制方用药亦遵循上述原则,总是从调和机体的阴阳入手,并结合每个病人的特殊情况来处理,每每能获取良效。如他用祖传秘方还春口服液治疗性功能减退,他认为性功能减退属老年气虚者,气不化精生阳所致,肾阳不振,导致阳痿,在研制的还春口服液中偏重人参、汉三七、取人参益气生精,汉三七补血活血,人参、三七一气一血,一阴一阳,气虚得补,血滞得通,气血调和,阴阳自平,即“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之意,这才是治疗本病之本,打破了传统治疗阳痿惯用壮阳的格局。
卢芳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独到的见解和理论。
首倡脾胰同治法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卢芳认为糖尿病病变在脏腑主要责之于脾,由此在国内首创了“脾胰同治法”,临床疗效卓著,尤其是对有并发症者,更为标本兼治之法。
糖尿病在古代中医典籍记载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内容丰富而且完整。对此病的认识,大都认为与肺胃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并分为三消,消渴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尿频量多为下消。卢芳认为这种提法有偏颇之处,他经过反复观察,认为病在脾上。卢芳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认为,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胰的功能可归到脾上,所以说胰有病就可以看成是脾有病,糖尿病的症状确实有脾的症状。卢芳认为糖尿病是因脾气虚弱或脾气呆滞而引起水谷转输运化失常所致。
继承“鼻通于脑”理论创新中风给药途径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鼻通于脑”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264942(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春分养生
- 吴海霞
- 手麻手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肾气不足,肾合jjn助你解开健康密码
- 更年期睡眠不好怎么办,如何以“肾合胶囊”调和阳气不足,重获宁静梦境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