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
1970年以来,头针疗法在我国逐步推广应用,不久,这种疗法也成为一些国家临床医师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头针疗法是在传统的针灸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所用的穴区和经络、穴位、脏腑有密切联系,其穴名反映了经络、穴位等理论和特点。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针灸穴名标准化会议(于1984年5月在东京召开)经过讨论,决定按照分区定经,经上选穴,并结合古代透刺穴位(一针透双穴或三穴)方法原则,制定了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
标准头穴线均位于头皮部位,按颅骨的解剖名称额区、顶区、颇区、枕区4个区,14条标准线(左侧、右侧、中央共25条)。现将定位及主治分述如下:
(一)额中线
【主治】癫病、精神失常、鼻病等。
(二)额旁l线
【部位】在头前部,从膀胱经眉冲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癫痀、精神失常、鼻病等。
(三)额旁2线
【部位】在头前部,从胆经头临泣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急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脂溃疡、肝胆疾病等。
(四)额旁3线
【部位】在头前部,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75寸起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痰、遗精、子宫脱垂、尿频、尿急等。
(五)顶中线
【主治】腰腿足病,如瘫痪、麻木、疼痛,以及皮层性多尿、脱肛、小儿夜尿、高血压、头顶痛等。
(六)顶颐前斜线
【部位】在头顶部,头侧部,从头部经外奇穴前神聪(百会前1寸)至颐部胆经悬厘引斜线。
【主治】全线分5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瘫痪,中2/5治疗上肢瘫痪,下2/5治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脑动脉粥样硬化等。
(七)顶颐后斜线
【部位】在头顶部,头侧部,顶颖前斜线之后1寸,与其平行的线。从督脉百会至颖部胆经曲鬓穴引一斜线。
【主治】全线分5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千感觉异常,中2/5治疗上肢感觉异常,下2/5治疗头面部感觉异常。
(八)顶旁l线
【部位】在头顶部,督脉旁1.5寸,从膀胱经通天穴向后引一直线,长1.5寸。
【主治】腰腿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等。
(九)顶旁2线
【部位】在头顶部,督脉旁开2.25寸,从胆经正营穴向后引一直线,长1.5寸到承灵穴。
【主治】肩、臂、手等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等。
(十)颐前线
【部位】在头的颐部,从胆经颌厌穴至悬厘穴连一直线。
【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经神麻痹和口腔疾病。
(十一)频后线
【部位】在头的颖部,从胆经率谷穴向下至曲鬓穴连一直线。
【主治】偏头痛、耳鸣、耳聋、眩晕等。
(十二)枕上正中线
【主治】眼病、足瘤等。
(十三)枕上旁线
【部位】在后头部,由枕外粗隆督脉脑户穴旁开0.5寸起,向上引一直线,长1.5寸。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视等。
(十四)枕下旁线
【部位】在后头部,从膀胱经玉枕穴向下引一直线,长2寸。
【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等。
本页关键字:头针穴名 标准头穴线 额区 顶区 颇区 枕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