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特色 --> 中医针灸 --> 器具技法 --> 腕踝针疗法

腕踝针疗法

腕踝针疗法,是针刺腕部和踝部的穴位治疗人体疾病的一种方法。腕踝针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参考现代医学神经学说而产生的。
一区的刺激点。

(1)腕部刺激点共6个,约在腕横纹上二指环绕腕部的一圈处。从掌面尺侧起至桡侧,再从背面桡侧至尺侧,依次顺序为上1~上6。

上1:位于小指侧尺骨缘与尺侧腕屈肌腱之间凹陷中。主治前额部头痛、眼疾、鼻病、三叉神经痛、面肿、前牙肿痛、眩晕、口咽痛、气管炎、胃痛、心脏病、高血压、盗汗、寒颤、失眠、癔病等。

上2:位于腕掌侧面的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

治前额部头痛、后牙肿痛、颌下肿痛、胸闷、胸痛、回乳、哮喘手掌心痛(针尖向上刺)、指端麻木(针尖向下刺)等。

上3:位于桡动脉桡侧,桡骨边缘处。主治高血压、胸痛等。

上4:手掌向内,在拇指侧的桡骨缘上。主治头顶痛、耳病、下颌关节紊乱、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前部)、胸痛(腋中线部)等。

上5:位于腕背部的中央,尺、桡骨之间。主治后颞部头痛、上肢感觉障碍(麻木、过敏)、上肢运动障碍(瘫痪、指颤、肢颤、舞蹈病)、肘关节痛、腕和指关节痛(针尖向下刺)等。

上6:位于小指侧尺骨缘背。主治后头部痛、枕项痛、颈胸部脊柱及椎旁痛等。

(2)踝部刺激点共6个。约在内、外踝最高处上三横指环绕踝部一圈处。从跟腱内侧起向前转到外侧跟腱,依次为下1~下6。

下1:靠腱内缘。主治上腹部胀、脐周围疼痛、痛经、白带、遗尿、阴部瘙痒痛、足跟痛(针尖向下刺)等。

下2:位于内侧面中央,靠胫骨后缘。主治肝区痛、侧腹部痛、过敏性结肠炎等。

下3:位于胫骨前缘内后1cm处。主治膝关节(内缘)痛等。

下4:位于胫骨与腓骨前缘的中点。主治股四头肌酸痛、膝关节痛、下肢感觉障碍(麻木、过敏)、下肢运动障碍(瘫痪、肢颤、舞蹈病)、趾关节痛(针尖朝下刺)等。

下5:位于外侧面中央,靠胫骨后缘。主治髋关节痛、踝关节扭伤(针尖朝下刺)等。

下6:靠跟腱外侧缘。主治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骶髂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痛、前脚掌痛(针尖朝下刺)等。 .

二、取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腕踝针刺激点的选择,需在察明病症所在区的基础上进行。刺激点的编号与身体各区的编号一致,对能确定部位的病症,可选该症所在的区域同侧。以横膈为界,划一横线,其上的病症选腕郎刺激点,其下选踝部莉激点。如病症位于中线附近,应针两侧。四肢运动障碍、感觉减退,发生于上肢者取上5,下肢者取下5。全身性病症或不能定位者,如皮肤瘙痒症、荨麻疹、失眠、某些精

神症状等可取两侧上1。几种病症同时存在时,要分清症状的主次、轻重、缓急,取主、重、急症所在区的刺激点。若有疼痛,应先在疼痛所在区选点。

三、操作

通常选用30~32号5cm(1.5寸)长不锈钢毫针,病人体位不限,针刺部位肌肉尽量放松。

1.针刺角度和方向一般针刺角度应与皮肤呈5°~15°,针刺方向以针尖指向病症部位为原则,一般朝向头部,若病症在手足(如腕踝关节病变、手足冻疮等),针尖应朝向手足端。

2.进针左手用舒张或提捏押手法,右手拇指在下,食指、中指在上挟持针柄,无名指、小指在中指下挟持针柄,使针与皮肤呈30。角快速刺入皮肤。进皮后,将针体放平,与皮肤呈10。左右贴近皮肤表面,沿皮下组织表浅地刺入一定深度。针刺时宜缓慢、松弛,以针下阻力由紧转松,针下有松软感为佳。如针下出现阻力,病人有酸、麻、胀、重、痛的感觉,说明针体已进入肌层或筋膜下层,须调针到皮下。一般针刺皮下约为4.6cm(1._4寸)左右。

3.调针针刺入过深,局部有针感时,将针退出,使针尖到皮下,重新调整角度插入更表浅部位。针刺方向不正时将针退至皮下,重新调整方向后沿纵行的直线插入。针刺深度不适当时,需调整深入或退出。

|<< << < 1 2 3 > >> >>|

本页关键字:头痛  三叉神经痛  胆囊炎  胆结石  腕踝针疗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七星针疗法        下一篇:温灸筒

>> 返回器具技法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