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麻醉
一、什么是针刺麻醉?
针刺麻醉(简称针麻)是根据手术部位、手术病种等,按照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和局部取穴原则进行针刺,在得到了麻醉的效果后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施行外科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针刺麻醉是继承和发展中医学所取得的一项新成就,也为应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经络理论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二、针刺麻醉的发展简史
起源时期(1957以前)
|
在我国应用针灸方法消除或减轻各类疼痛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我国现存最早的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就是采用灸法治疗各类痛症。从针灸医学发展史可以发现,针灸不仅广泛地治疗疼痛性疾病,而且还逐步的被用于抑制和预防某些损伤性疼痛,并显示出卓越的效果。但针灸医术跨进现代外科手术室的大门,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 |
奠基时期(1958 -1966年)
|
1958年,全国掀起了学习中医、针灸的热潮。由于针灸疗法简便有效,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1958年西安、上海等有关单位把针麻应用于外科手术,并且取得了成功。从此掀起了“针麻”热潮。 到1959年底,全国12种公开发行的医学杂志报道了30篇针刺麻醉手术的文章。针麻手术涉及临床各科90余种病症,到了1966年初,全国已有十四个省市开展针刺麻醉,并完成8734例针刺麻醉手术,涉及到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骨科等。通过较广泛的实践和较深入的观察,初步总结出了针刺麻醉一些规律。 |
形成时期(1967 -1979年)
|
在经历了奠基时期之后,由1967年进入了发展时期,持续到1979年。在此期间针麻临床取得了新的进展,如将针刺麻醉手术用于休克、危重病人手术方面。在1971年7月18日《人民日报》首次向世界公布了中国针麻共应用100多种手术,累积60余万例 ,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的报道,并强调“从针刺治疗到针刺麻醉,是我国针灸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使历史悠久的中国医药学大放光彩。针刺麻醉的出现和发展,将推动人们进一步探索经络学说等中医基本理论的实质,同时对现代生理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等基本理论学科也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特别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被神奇的针刺麻醉手术所倾倒,于是又形成了风糜欧美的“针灸热”。到了七十年代中后期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针刺麻醉的临床特点及适应范围也渐渐明晰。 |
巩固时期(1980年以后)
|
从1980年以来,在对过去的针麻手术病例的认真细致的总结基础上,为了解决针刺麻醉手术的针刺镇痛不全的缺点,1980年创建了针药复合麻醉方法,即以针刺镇痛为主,再辅以小剂量药物进行手术,从而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现在除中国外,临床应用针麻的有30多个国家,从事针麻原理研究较多的有瑞典、加拿大、日本、美国等。随着针麻临床工作的深入,理论研究渐趋活跃。人体痛阈的测定,中枢神经系统的电生理研究,针刺“得气”研究,生化指标测定及动物模型的制作,以及针麻手术时病人的心理变化等,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结果,也促进了针麻临床手术效果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从理论上阐明了针刺麻醉的镇痛机理,说明针麻镇痛是有其物质基础的。这将对针灸学、麻醉学、手术学以及神经生理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