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定位取穴法
腹针理论认为,以神阙为核心的腹部存在着两个全身的经络调控系统,其中调节外周的系统位于前腹壁浅层,是一个全身缩影的全息影像。定位取穴法便是利用腹部的这一特点,以腹部区域调节全身的取穴法,也是腹针疗法中的一种重要的取穴方法。
现代研究表明,生物体内存在着局部是全局的缩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再现整体之象的规律,这一规律被称为生物全息律。
从生物全息律看,生物体每一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源于同一生物胚的延续,在化学组成的模式上与整体相同,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因而像头、耳、鼻、眼、腹、背、手、足等微针系统都是生物全息律的体现。腹针作为一个微针系统,同样其每个特定区域和穴位都包含着整个机体的生命信息,都是构成整体的全息单位,在结构上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同时也存在着“全息反馈“现象,即人体整体的信息对腹部发生影响,产生调节和控制作用,反过来,腹部的信息不但反映着整体的状况,也对整体产生影响和调控作用。腹针中通过腹部的全息分布特点对人体相应部位进行对应的调节便是腹针取穴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即定位取穴法的核心内容。
薄智云先生经过大量的临床反复研究发现,腹部的经络是一个多层次的空间结构,人体在腹部的全息影像酷似一个伏在前腹壁上的神龟。其颈部从两个商曲穴处伸出,其头部伏于中院穴上下,尾部从两个气旁穴(气海旁开5分)处向下延伸终于关元穴附近,其前肢分别由滑肉门引出,在上风湿点屈曲,止于上风湿外点(上风湿点位于滑肉门外5分上5分,上风湿外点位于滑肉门外1寸),其后肢由外陵穴向外伸展止于下风湿下点穴(外陵穴下1寸外1寸)。在厚厚的腹壁组织中,这一影像分布于腹壁的浅层,构成了神阙调控系统中外周调节系统的主体,而腹部定位取穴法又主要是调节与人体相对应的部位,因此,腹部定位取穴法以腹部的神龟生物全息影像为特征(图3)。
人体是一个庞大的生物体,而腹部的全息影像是整体经过缩微的图像,因此,整体反映在腹部便形成了穴位点状密集的穴区带。故在临床中准确地选用与肢体相关的穴位,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的关键。必须在临床上不断地揣摸才能掌握腹穴与整体的应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熟悉疾病的变化规律及相对的个体差异,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根据腹部的全息分布特点,定位取穴治疗头部疾患时以中脘、阴都等穴及周围的穴位为主。腹全息的颈部由商曲穴处伸出,故治疗颈部的疾患以商曲、石关及附近的穴位为主。腹全息图的前肢代表人体相应的上肢,故治疗左右上肢的疾患选取由滑肉门至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之间的同侧穴位进行治疗。腹全息的后肢由外陵穴向外下方伸展与人体的下肢相应,故治疗下肢的疾患选取由外陵至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之间的相应穴位进行治疗。腹全息的腰椎部起于气旁终于关元穴附近,故腰椎的疾患选取其附近的穴位进行治疗。前腹壁丰富的深浅动静脉、淋巴管、肋间神经、腰神经及脂肪、肌肉组织为腹部经络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而在这厚厚的组织中,腹全息系统隐存于腹壁的浅层中且以立体结构的组织形式存在着,并且随着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病位的深浅而有所不同。因此,在腹针中针刺的手法便显得非常重要。
腹部定位取穴法不仅是腹针疗法的一个重要特点,而且为腹部的循经取穴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为临床选方配穴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但必须认识到,腹针疗法是建立在中医的理、法、方、穴基础上的一种综合的治疗方法,因此,必须配合八廓取穴法,在治病必求于本的前提下,腹针的取穴方为完整。
本页关键字:腹针 定位取穴 腹全息 商曲 石关 中脘 阴都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