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特色 --> 中医针灸 --> 电针 --> 电针技术的适应证

电针技术的适应证

电针的适应证基本与针灸相同,凡是针灸适应证的病症,大都适合电针治疗,故电针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其治疗的病证,几乎涉及临床各科。

电针的适应证基本与针灸相同,凡是针灸适应证的病症,大都适合电针治疗,故电针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其治疗的病证,几乎涉及临床各科。

内科疾病

(1)心血管系统

具有双向性调节作用。对病人的心律快慢给予平衡协调,快的和慢的均可调节为正常,同样,依据病人血压状态的不同,可使高血压降低,低血压升高,均达到正常范围;对自主神经的调节,可使亢奋的得到抑制,抑制的得到兴奋,也可明显扩张小血管,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绞痛和雷诺病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有显著疗效。

(2)精神与神经系统疾病

电针也有很好的效果,疼痛是神经科主要症状之一,而电针的镇痛效果有即刻性作用,所以电针对各种疾病引起的疼痛,特别对神经性疼痛效果均很满意。电针对各种神经性麻痹,瘫痪如面神经麻痹、外伤性截瘫,脑血管意外的偏瘫,小儿麻痹后遗症有效率均在95%-98%。而对周围神经损伤、中枢或周围性神经感染及非炎性肌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在精神性疾病上,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病电针的应用越来越多,治疗疾病痊愈率达96%以上,对精神分裂症进行电针强刺激可部分取代传统电休克术,且不良反应大为减轻。

(3)呼吸系统疾病

常见的哮喘、肺气肿、支气管炎等疾病,电针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通气功能,对肺炎的治疗也取得很好的疗效。

(4)消化系统疾病

如急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下垂、胃溃疡、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等等都是电针的适应证。电针还可通过刺激副交感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胆搅收缩、胆汁排出、胆道痉挛缓解,从而对胆襄炎等胆道疾患产生良好的治疗作用。

外科疾病

电针的治疗范围也比较广泛,且疗效很好,如外伤性感染、急腹症,泌尿生殖系外科、肛肠科、血管外科等部分疾病以及外科术后并发症等都有大量临床报道。有的电针能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病程以争取外科手术,有的则能临床治愈,以补充外科手术的不足,如遗尿、尿失禁、尿潴留、胃下垂、阳痿均有独特的效果。

电针疗法在骨科上更有独特的治疗效果,现在针灸临床上大量的骨科疾病及疼痛性、炎症性疾病已占有针灸量的大部分,如关节扭伤、肌肉劳损、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不但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还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减轻炎症反应,消除关节、韧带及软组织的水肿,以达到抗感染治疗作用。电针还对骨折有良好的愈合作用。

妇科疾病

电针可通过机体内自主神经-体液因素-内分泌自身调节机制,使失衡的性激素分泌达到新的平衡,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从而治疗月经紊乱、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患。还可通过针剌任脉穴,增加子宫韧带收缩力,使子宫自行回升。

电针对产科也有很好的疗效,许多的研究和观察证明,电针太冲阴交

至阴合谷等穴能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力,使宫颈消失,宫颈口扩张,从而使电针用于引产和催产,治疗难产,能大大缩短产程。在分娩时,用电针进行镇痛而对胎儿并无不良反应,使妇女的无痛分娩成为可能。

五官科疾病

电针对眼科疾病有良好效果,应用范削也十分广泛,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弱视、斜视,近视、急性结膜炎等都是电针治疗的范围。同时,研究证明,电针眼区穴,可调节屈光不正,解除眼肌疲劳,提高视力,对近视眼的治疗近期有效率在99%。

电针对耳科、喉科、鼻科部分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电针听宫穴能改耳蜗微循环及毛细血管营养供应,消除耳鸣。对中耳炎患者,通过电针治疗,可达消炎镇痛作用。对咽喉病变如咽炎、喉炎、扁桃体炎,均有立竿见影的疗效。对各种鼻炎,电针能很快地改善鼻腔的血液循环,消除炎性水肿,鼻塞症状也能很快得到控制。

皮肤科疾病

电针在皮肤科也有较广泛的应用,对荨麻疹、湿疹、牛皮瘤、银屑病等许多皮肤病都有很多报道,具有止痒、抗过敏、抗感染的作用。对带状疤疹也有镇痛消炎的作用,对加快疤疹愈合,防止后遗疼痛及解除后遗神经痛都有良好作用。其他诸如斑秃、寻常疣、跖疣、红斑肢痛症、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等,都有很好疗效。

此外,电针由于镇痛作用明显,从1908年以来,就广泛地应用于电针麻醉,其麻醉范围几乎包括人体各部分的外科手术。而且由于电针麻醉的研究,进一步推动了针刺镇痛机制和治疗机制的研究,使电针疗法的研究进入一个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层次。

本页关键字:电针技术  适应证  外科疾病  妇科疾病  五官科疾病  皮肤科疾病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电针技术的禁忌证        下一篇:电针疗法的留针时间和疗程

>> 返回电针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