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特色 --> 中医药茶 --> 药茶养生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由于茶叶的性味苦寒,故善于清热降火,治疗热证。除此之外,茶叶还具备醒神、解渴、消食、祛痰、清头目、利小便等效用。

茶叶最早是作为药物使用的,称之茶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此外,《本草拾遗》中曾记载“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从诸多著作中不难发现古人善用茶药治百病。从中医学及养生角度,茶性之寒温及相关饮茶宜忌是大众所关注的问题。我国首部官修本草学专著《新修本草》中记载:“茗,味甘、苦,微寒,无毒。”此外,我国首部由陆羽撰写的茶学专著《茶经》同样也记载“茶之为用,味至寒。”

由于茶叶的性味苦寒,故善于清热降火,治疗热证。除此之外,茶叶还具备醒神、解渴、消食、祛痰、清头目、利小便等效用,不同种类的茶叶在功效上则会有所侧重,如《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雨前茶(龙井茶)除了上述茶叶功效之外,还具有利咽、补中益气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茶叶味苦性寒,历代医家不主张过度饮茶,认为其存在寒胃伐脾、耗损精血、消人脂膏等弊端。

此外,酒与盐均入肾经,故酒后饮茶,或茶与盐同饮可能会引茶性之寒入肾经,导致腰部冷痛等症状。在茶学界,素有“绿茶性寒,红茶性温”的说法,但通过古代文献的考究发现,“茶性”在古籍中有两种含义,其一指中医“寒热温凉”的药性,在这一层面,茶叶属于味苦性寒;而另一含义则是文学中所表达茶的品性。但通过查阅中医文献均未记载“红茶性温”这一观点,所以此说法无关中医药性寒热偏盛,而多为茶品性温和之意。

喝茶养生除了需要考究茶性寒温之外,也要顺应自然,做到四季有别。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中医学认为养生保健要顺应自然界季节气候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以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统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四时养生的原则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根据这一原则,在具体养生实践中,就必须要做到顺应四时气候以调养五脏之气;在不同季节,所选择的茶叶品种应根据季节因素而有所偏好。

春季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生发的特点,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在选择茶叶时可选用花茶,例如茉莉花茶,其性味辛、甘、凉,可助体内冬季寒邪排除,促进阳气生发。夏季养生,由于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发,易受风寒之邪侵袭;同时,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故应防止湿邪侵袭,尤其是损伤脾胃阳气,此时应喝绿茶为主,有益于清热降火,尤以喝热茶为佳。秋季以燥为主气,燥邪易伤人体津液,因此秋季养生的关键是防燥护阴。此时可饮用青茶为主,其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醇厚,不寒不热,润喉生津最为适宜。冬季寒邪侵袭,万物蛰伏,冬季养生着眼于“藏”,以肾为本,食宜温补,因而冬季饮茶以红茶为佳。红茶温补阳气,此外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类,增强御寒能力。

中国饮茶文化历史悠久,茶叶作为养生保健饮品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长期科学饮茶确实能够养生保健。但值得注意的是,茶叶毕竟不是药物,不能指望其立竿见影有效果,更不可以作为“三高”人群的药物替代。与此同时,由于每个人自身体质不同,饮茶有所偏好,不可一概而论。总结历代饮茶宜忌,可以归纳为:宜少饮茶、宜饮热茶、宜饮好茶、宜饭后饮茶;忌饮茶过多、忌饮冷茶、忌空腹饮茶、忌酒后饮茶、忌与盐同饮以及虚弱之人忌茶。

|<< << < 1 2 > >> >>|

本页关键字:热证  饮茶养生  醒神  解渴  消食  祛痰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茶不同的喝法,有不同的享受和养生功效        下一篇:利咽消肿的无花果麦冬金银花茶

>> 返回药茶养生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