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是用双手捏拿脊柱部皮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捏脊疗法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明显,经济安全等优点。通过捏脊疗法,可以有效地疏通经气,强健脾胃,补虚泻实,从而缓解腹泻的症状。
患者俯卧位或半俯卧位,背、腰、骶部充分暴露。
三指捏法: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示、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二指捏法:示指屈曲,用示指中节挠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临床应用时,从骶尾捏至大椎为1遍。一般病症,每次捏脊3~5遍,其中在2遍、4遍时,每捏3下双手用力将皮肤向上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在使用捏脊法操作时,如果方向是从腰骶部至颈项部方向捏脊,操作手法轻柔缓和,则属于补法操作;如果方向是从颈项部向腰骶部方向捏脊,操作手法稍重,属于泻法操作。如果两个方向交替操作,则属于平补平泻法操作。
1.湿热型:症见腹痛,大便泻下如注,泻后不爽,色黄味臭,或带脓血、黏液,肛门灼热疼痛,烦热口渴。
【穴位】脊柱两侧从颈椎至骶骨、大肠俞、脾俞、胃俞、肾俞、小肠俞、阳纲。
【治法】使用捏脊手法治法脊柱两侧3~5遍,其中着重提捏大肠俞、脾俞、胃俞、肾俞、小肠俞、阳纲, 并按揉之,约2~3分钟。
2.食滞肠胃型:症见腹痛肠鸣,泻下粪便黏稠秽浊,恶臭,泻后腹痛减轻,伴有不消化之食物,脘腹痞满,嗳腐吞酸,不思饮食。
【穴位】脊柱两侧从颈椎至骶骨、大肠俞、脾俞、胃俞、三焦俞。
【治法】使用捏脊手法治法脊柱两侧3~5遍,其中着重提捏大肠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并按揉之,约2~3分钟。
3.脾霄虚弱型: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穴位】脊柱两侧从颈椎至骶骨、大肠俞、脾俞、胃俞、肾俞、会阳、长强。
【治法】常规捏脊3~5遍,着重捏提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会阳,并以掌根擦骶骨处,再按揉长强,共约5分钟。
注意
1.脊柱部皮肤破损、损伤、烧伤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禁用此疗法。
2.高热、心脏病患者禁用或慎用此疗法。
3.肿瘤、结核、骨折及严重骨质疏松症,禁用此疗法。
4.急性传染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者,禁用或慎用此疗法。
5.血液病患者或有出血倾向者禁用或慎用此疗法。
6.极度疲劳、饥饿或饱食半小时内者、精神不正常者,慎用此疗法。
7.孕妇、妇女经期禁用或慎用此疗法。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六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宣畅通泻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芒种养生
- 杜甫三做卖药郎
- 孟河医派医药兼修江友山
- “西子捧心”是胃脘不舒
- 江西樟树药市2017年06月19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7年06月1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