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特色 --> 中医气功 --> 百病气功 --> 中医气功的四大养生作用

中医气功的四大养生作用

中医气功养生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平衡阴阳、调谐身心,补气益神、强身健体,疏通经络、化瘀行滞,修性养德、“仁者寿”也。

气功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中医气功更是中医药学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具有四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保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养生保健和疾病调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养生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平衡阴阳、调谐身心,补气益神、强身健体,疏通经络、化瘀行滞,修性养德、“仁者寿”也。

平衡阴阳,调谐身心

一般地说,平衡阴阳与调谐身心在中医学中属两个不同的范畴,平衡阴阳的实质是调“和”阴阳,调谐身心则是调“和”身心,但因为都具有“和”的特性,故在中医气功中具有相似性。中医学认为,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前提;反之,阴阳失调则是中医的基本病机之一,它贯穿在一切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中医气功之所以能有养生保健、治病疗疾的作用,主要在于它的“三调”操作具有平衡阴阳的效果。无论是调身中的姿势与动作、调息中的练呼与练吸、调心中的存想与意守,还是“三调合一”中的各种操作,其中都体现或蕴含着阴和阳两个方面。当人体阴阳出现失衡时,在气功医师的指导下,通过练习气功,可起到平衡阴阳的作用。实验研究已经证实,气功调整阴阳的作用,与其对自主神经张力的调整有一定的关系。

所谓身心,就是指人的身体(生理)和心理。只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健康,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健康。衡量健康的主要标准包括耳聪目明、反应敏捷、动作灵活、心理正常等。气功练习能够同时调整人体的生理心理状态,一个直接原因在于气功操作本身包括“身”“息”和“心”的调整,调身、调息是对人体生理状态的直接调整,而调心则重在调整人自身的心理状态。而当人体生理心理都处于健康水平的时候,人也就容易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正常的反应,表现为耳聪目明、反应敏捷。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体会,人处于愤怒状态时,声调会不自觉地提高、语速也会变快,因而对外界变化的洞察力就会迟钝。训练有素的气功习练者,与一般人比较,具有较高的保持自身身心处于稳定状态的能力,也自然具有对内外环境更加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更早更快地发现细微变化,从而防患于未然,保持人体的健康。持之以恒的气功练习,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波动,保持心境的安宁和敏锐的感觉能力,因而也能够更好地避开环境变化可能带给我们的不良影响。所以中医气功疗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未病”方法。

培补正气,强健身体

补法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八法”之一,补有不同的含义,中医气功中的“补”主要是指其具有的激发练功者素有功能的作用,并由此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也正是由于气功具有补益的作用,故其主要的适应证之一是虚证类病证。

古人认为,精、气、神是构成人体的三大重要物质,也是人体各部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外在表现。人体的气有五大功能,即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化生作用和固摄作用。精与神也是如此,对人体而言,它们各有各的作用。以下三个现象就是“补”的具体体现:一是许多人练功后免疫力提高,即使偶患感冒后,症状也常较以往轻,病程也比较短。这是气的防御作用增强之故,在实验研究中表现为练功者免疫功能的某些指标的提高。二是练功者在练功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共同现象,最常见的如食欲增强、大便正常、体力旺盛等,这是气的推动作用、化生作用增强之故;实验研究中心肺功能与骨密度等改变的结果,从传统理论上讲也是“补”的结果。三是一定时间的锻炼后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改善,表现为心算速度加快、记忆广度提高、多项智力指标改善等,这是健脑益智的具体体现。

疏通经络,化瘀行滞

中医气功中的“通”主要是指其具有的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并由此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也正是由于中医气功所具有的“通”的作用,故它的主要适应证之一是瘀滞类病证。

“通”有通达、通顺、通畅的意思。为了保持健康,人体需要多个方面的“通”,如呼吸的通顺、二便的通畅、经络的通达、气血的流通、关节活动的自如等,其中尤以通畅经络、活络关节对人体健康最为有益。人体的经络,纵横交叉分布于全身,有运行气血、联络上下内外、平衡阴阳等多种作用,与人体的血液循环(尤其是微循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气功的“三调”实际就是三种导引——形体导引、吐纳导引、意念导引,其综合结果就是使经络保持通畅,气血运行自如。有研究表明,坚持较长时间的气功锻炼后,血黏度会明显降低,毛细血管的形态、开放数等微循环指标会明显改善,心功能也会明显增强,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使微循环得到明显的改善,这对保证人体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意义重大。气功中的动功以“动”见长,其对于人体的脊柱及全身几乎所有的关节,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它通过多种方式,如伸展、收缩、旋转、牵拉等,增加关节的灵活性,从而有利于多种常见病、多发病,如颈椎病、腰腿痛、肩周炎等的预防和康复。

修性养德,“仁者寿”也

从中医气功功法的来源来看,其本身就是古人修身养性、追求长生的手段。但不同派别的功法,其修炼的途径有所差异,如道教特色的功法多从调整呼吸入手、佛教特色的功法多从心理入手等,但殊途同归。古人修行,固然有追求长生不老的内在动力,但更多在于通过修炼,提高自身修养。由于其出发点在自身内在,其效果也通过改变自身内在而达到,所以修炼中医气功的过程,也是潜移默化影响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可以帮助人们具有更好得包容性、更全面的视角、更好的合作精神,不断充实内心并完善自己的性格。

对于修性养德对人体健康作用,古今贤达均有论述。古之《论语》有“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之论。现代研究证实,行善修德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具有促进作用,是维护人体健康的“正能量”。同时,修性养德与功法锻炼之间也具有一定的互为因果关系,即不图名利、只求健康的练功观念,能够帮助练功者提升对功法本质的理解、促进锻炼效果的实现;练功效果的获得与提升,又能一定程度上帮助练功者性与德的修养,从而促进人的健康。因此,修性养德是所有气功锻炼的前提,并应该贯穿于练功的全过程。

气功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中医气功更是中医药学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具有四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保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养生保健和疾病调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养生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平衡阴阳、调谐身心,补气益神、强身健体,疏通经络、化瘀行滞,修性养德、“仁者寿”也。

平衡阴阳,调谐身心

一般地说,平衡阴阳与调谐身心在中医学中属两个不同的范畴,平衡阴阳的实质是调“和”阴阳,调谐身心则是调“和”身心,但因为都具有“和”的特性,故在中医气功中具有相似性。中医学认为,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前提;反之,阴阳失调则是中医的基本病机之一,它贯穿在一切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中医气功之所以能有养生保健、治病疗疾的作用,主要在于它的“三调”操作具有平衡阴阳的效果。无论是调身中的姿势与动作、调息中的练呼与练吸、调心中的存想与意守,还是“三调合一”中的各种操作,其中都体现或蕴含着阴和阳两个方面。当人体阴阳出现失衡时,在气功医师的指导下,通过练习气功,可起到平衡阴阳的作用。实验研究已经证实,气功调整阴阳的作用,与其对自主神经张力的调整有一定的关系。

所谓身心,就是指人的身体(生理)和心理。只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健康,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健康。衡量健康的主要标准包括耳聪目明、反应敏捷、动作灵活、心理正常等。气功练习能够同时调整人体的生理心理状态,一个直接原因在于气功操作本身包括“身”“息”和“心”的调整,调身、调息是对人体生理状态的直接调整,而调心则重在调整人自身的心理状态。而当人体生理心理都处于健康水平的时候,人也就容易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正常的反应,表现为耳聪目明、反应敏捷。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体会,人处于愤怒状态时,声调会不自觉地提高、语速也会变快,因而对外界变化的洞察力就会迟钝。训练有素的气功习练者,与一般人比较,具有较高的保持自身身心处于稳定状态的能力,也自然具有对内外环境更加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更早更快地发现细微变化,从而防患于未然,保持人体的健康。持之以恒的气功练习,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波动,保持心境的安宁和敏锐的感觉能力,因而也能够更好地避开环境变化可能带给我们的不良影响。所以中医气功疗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未病”方法。

培补正气,强健身体

补法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八法”之一,补有不同的含义,中医气功中的“补”主要是指其具有的激发练功者素有功能的作用,并由此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也正是由于气功具有补益的作用,故其主要的适应证之一是虚证类病证。

古人认为,精、气、神是构成人体的三大重要物质,也是人体各部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外在表现。人体的气有五大功能,即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化生作用和固摄作用。精与神也是如此,对人体而言,它们各有各的作用。以下三个现象就是“补”的具体体现:一是许多人练功后免疫力提高,即使偶患感冒后,症状也常较以往轻,病程也比较短。这是气的防御作用增强之故,在实验研究中表现为练功者免疫功能的某些指标的提高。二是练功者在练功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共同现象,最常见的如食欲增强、大便正常、体力旺盛等,这是气的推动作用、化生作用增强之故;实验研究中心肺功能与骨密度等改变的结果,从传统理论上讲也是“补”的结果。三是一定时间的锻炼后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改善,表现为心算速度加快、记忆广度提高、多项智力指标改善等,这是健脑益智的具体体现。

疏通经络,化瘀行滞

中医气功中的“通”主要是指其具有的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并由此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也正是由于中医气功所具有的“通”的作用,故它的主要适应证之一是瘀滞类病证。

“通”有通达、通顺、通畅的意思。为了保持健康,人体需要多个方面的“通”,如呼吸的通顺、二便的通畅、经络的通达、气血的流通、关节活动的自如等,其中尤以通畅经络、活络关节对人体健康最为有益。人体的经络,纵横交叉分布于全身,有运行气血、联络上下内外、平衡阴阳等多种作用,与人体的血液循环(尤其是微循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气功的“三调”实际就是三种导引——形体导引、吐纳导引、意念导引,其综合结果就是使经络保持通畅,气血运行自如。有研究表明,坚持较长时间的气功锻炼后,血黏度会明显降低,毛细血管的形态、开放数等微循环指标会明显改善,心功能也会明显增强,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使微循环得到明显的改善,这对保证人体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意义重大。气功中的动功以“动”见长,其对于人体的脊柱及全身几乎所有的关节,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它通过多种方式,如伸展、收缩、旋转、牵拉等,增加关节的灵活性,从而有利于多种常见病、多发病,如颈椎病、腰腿痛、肩周炎等的预防和康复。

修性养德,“仁者寿”也

从中医气功功法的来源来看,其本身就是古人修身养性、追求长生的手段。但不同派别的功法,其修炼的途径有所差异,如道教特色的功法多从调整呼吸入手、佛教特色的功法多从心理入手等,但殊途同归。古人修行,固然有追求长生不老的内在动力,但更多在于通过修炼,提高自身修养。由于其出发点在自身内在,其效果也通过改变自身内在而达到,所以修炼中医气功的过程,也是潜移默化影响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可以帮助人们具有更好得包容性、更全面的视角、更好的合作精神,不断充实内心并完善自己的性格。

对于修性养德对人体健康作用,古今贤达均有论述。古之《论语》有“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之论。现代研究证实,行善修德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具有促进作用,是维护人体健康的“正能量”。同时,修性养德与功法锻炼之间也具有一定的互为因果关系,即不图名利、只求健康的练功观念,能够帮助练功者提升对功法本质的理解、促进锻炼效果的实现;练功效果的获得与提升,又能一定程度上帮助练功者性与德的修养,从而促进人的健康。因此,修性养德是所有气功锻炼的前提,并应该贯穿于练功的全过程。

本页关键字:中医气功  养生作用  中医药学  养生保健  疾病调治  平衡阴阳  培补正气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前列腺增生症的气功疗法        下一篇:

>> 返回百病气功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