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特色 --> 中医点穴 --> 点穴常识 --> 点穴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点穴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点穴疗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医家在长斯与疾病作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古老的医治疾病方法。它与针灸按摩同出一脉,有悠久的历史,属于中医学瑰宝的一部分。

点穴疗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医家在长斯与疾病作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古老的医治疾病方法。它与针灸按摩同出一脉,有悠久的历史,属于中医学瑰宝的一部分。

点穴疗法的起源可追溯到“茹毛饮血而衣皮韦”的远古年代,那时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顽强地与自然界的各种灾害和猛兽的侵袭进行抗争,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伤害,引发各种疾病,从而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这生与死的搏斗中,人类逐渐发现直接用手或用石头、木棒按压人体的某些部位,可使疼痛减轻,疾病得以缓解,甚至治愈。随着医疗经验的积累,人们便把某些特殊的“按之快然”的部位称之为“穴”。

可以说点穴疗法和针刺疗法的起源同出一撤,又与推拿密不可分。它们都是通过对人体体表的特殊部位进行某种刺激,以达到调整人体组织器官和治疗疾病的作用。《针灸大成》就指出点穴疗法乃“以手代针之神术也”。

有关点穴疗法的记载散见于历代医著中,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内经》中对经络腧穴理论早已有详尽的论述,并指明点按人体特定部位具有“按之气血散,故按之痛止”的作用。

东晋著名医家葛洪在《肘后救卒方》中记载有许多点穴治疗急症的方法。如“治卒中恶死方:令爪其病人人中,取醒”;“治卒腹痛方:令人抓其脐上三寸便愈”。以上这些点穴方法,因其简便有效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指出:“无药处,可用两手指相交,紧扣脑后风府穴,向前礼拜百余,汗出自解。”说明按摩风府穴直至汗出可治疗风寒表证。

明清时期,点穴疗法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在民间被广泛地应用。此间有不少小儿推拿专著问世,许多医籍中都涉及到点穴疗法。如熊应雄的《小儿推拿广意》中提到:“腹胀,推大肠,不止,掐承山穴”;“三里属胃,久揉止肚病”;“按涌泉治痰壅上”等。《厘正按摩要术》:“按肩井:肩井在缺盆上,大骨前寸半。以三指按,当中指下陷中是。用右手大指按之,治呕吐,发汗。”《幼科推拿秘术》:“揉涌泉:久揉亦能治眼病”。《保赤推拿法》:“掐中指甲法:将儿中指甲上面轻轻掐之,止儿泻。”《幼科铁镜》中指出对穴位的推拿手法“性与药同”,如“推上三关,代却麻黄肉桂;退下六腑,替来滑石、羚羊。”

点穴疗法的发展除了与医疗实践有关外,还与中国武术家的治伤经验有关,并在明代盛行于世。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点穴不仅是一种攻击对手的手段,又可以作为治病疗伤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跌损妙方》、《江氏伤科方书》、《救伤秘旨》等。晚清出现“脏腑点穴”流派,提出以点穴为手段调畅人体脏腑气血。代表著作有《按摩疗法》、《脏腑图点穴法》。民国时期点穴疗法被视为邪门歪术,饱受摧残。但因其行之有效,而深深扎根于民间之中,并有所发展,证明了这种疗法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中医政策的指引下,中医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点穴疗法在普及推广以及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古老的点穴疗法以其独特的医疗作用,正在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本页关键字:点穴疗法的起源  点穴疗法的发展  中医点穴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点穴疗法的保健的作用有哪些        下一篇:平揉法的作用

>> 返回点穴常识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