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与脚法的比较
踩跷长于治疗某些疾病,脚法能部分替代某些手法,在某些方面还胜过手法治疗。但同其他任何一种治疗方法一样,它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万能。企求通过踩跷,或其他一两种方法就能包治百病是不现实的。手与脚客观存在差别,这种差别从力量和持久的角度看是踩跷的长处,但从灵活、技巧等角度考虑则是其短处。了解与正确对待这种差别,并在临床合理运用,是对临床推拿医生的基本要求。
脚法与手法比较,二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1.脚法力向较为单一,手法力向多元化
由于踩跷运用脚为治疗工具,故在踩跷过程中,多以按压(踩踏)类脚法运用最多、最自然,操作者也得心应手;但单一的力向决定了具体脚法不可能像手法那样丰富多彩。反观两手,既能垂直下压(力向向下),又能相对合拢与挤压(力向相对),还能捏而提起(拿)使力向指向体外,手法的用力方向呈现多元化,尤其是拿捏之法在解除气血阻滞和放松牵拉筋络方面远非踩跷可比,故临床踩跷宜配合拿捏法,使刚柔相济、阴阳协调。
2.脚法感应性不及手法
脚的皮肤较为粗糙,角质层厚,感应性差。而手,特别是手指的感应性较好,在推拿过程中,对所推部位与穴位下面的各种状态可以感知,如硬结、条索、张力、冷热等,诚如《医宗金鉴》所言:“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弛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故手在对损伤和腹腔脏器病变的诊断的作用非踩跷可及。
3.脚之灵活性较手差
手的特点为腕关节较为灵活,可屈伸、尺偏桡偏及环转;手指较长,手指分合自如,故手运动灵活,可进行各种精细动作,且还有前臂、肘关节等部位的参与。而脚踝的活动度不及手腕,脚趾间的展收不灵巧,配合欠协调。所以以脚为按摩工具的踩跷虽较手法面积大,但灵活性差,若要弹筋拨络、扳摇关节、精确定位,或压痛点的治疗,还是手法为佳,或酌情配合手法治疗。
4.仍能劳其身
踩跷虽不似手法易劳伤医者上肢的某个部位或肌肉,但如果医者手支持训练较差,或手脚间协调性不好,或踩跷设备不匹配等,仍能劳医者之身。有时即使解决了上述问题,但踩踏与跑跳本身是体力活动,如果操作时间过长,对操作者是很大的消耗。
今天,踩跷法在临床已广为运用,它不仅成为腰骶部病症治疗的重要手段,而且在保健、减肥、四肢及腹部等病症的防治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本页关键字:踩跷 拿捏法 刚柔相济 阴阳协调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四月顺时养生:补肾调阴阳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夏养生
- 踩跷法的适用范围
- 保健踩跷的作用
- 踩跷法的补法及泻法
- 望都县中医医院扶贫下乡走进王文村
- 安康市中医医院王华荣获安康市“第十二届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