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常识 --> 中药种贮 --> 沙棘树种蛀干害虫柳蝙蛾的危害与防治

沙棘树种蛀干害虫柳蝙蛾的危害与防治

沙棘蛀干害虫柳蝙蛾(phassus excrescens Butler)属鳞翅目,蝙蝠蛾科。该害虫在黑龙江省多危害杨、柳、榆等树木。沙棘(Hippophae rhaznnoidea L)是胡颓子科,沙棘属的一种落叶灌木或亚乔木,主干一般为2m左右,有的可达10m。

沙棘蛀干害虫柳蝙蛾(phassus excrescens Butler)属鳞翅目,蝙蝠蛾科。该害虫在黑龙江省多危害杨、柳、榆等树木。沙棘(Hippophae rhaznnoidea L)是胡颓子科,沙棘属的一种落叶灌木或亚乔木,主干一般为2m左右,有的可达10m。沙棘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耐轻度盐碱等特点,是一种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树种。近年来,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该害虫在沙棘上的危害日趋严重。据调查,危害率达70%~80%,危害轻者树势衰弱,重者遭风折,死亡率达20%~30%。为此,我们对该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一、危害特点

该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幼虫主要钻蛀主干基部、少数在枝茎2cm左右的侧枝上危害,也有的在主干中部危害,一般1株树1头,地径8~10cm沙棘树也有2~3头的。各自虫道平行发展,有的在髓部,也有的在木质部,幼虫啃食虫道口周围的边材,虫道口常呈现出环形凹陷,幼虫往往边蛀食,边用口器将咬下的木屑送出,虫道口有咬下的木屑和幼虫排泄物。

二、形态特征

1、成虫 体长35~44mm,翅展70mm左右,雄性较雌性色深,初羽化成虫由绿褐色到粉褐色变成茶褐色。触角短,线状。后翅狭小,腹部长大,前翅前缘有7枚近环状的斑纹,中央有一个深色稍带绿色的三角斑纹,斑纹外缘有两条宽的褐色斜带。前中足发达,爪较长,雄蛾后足腿节背面密生橙黄色刷状长毛,雌蛾则无。飞翔能力较弱,一般在20cm左右。

2、卵 球形,直径0.6~0.7mm,初产时乳白色,稍后变成黑色,微具光泽。

3、幼虫 头部脱皮红褐色,以后变成深褐色,胴部灰白色,圆筒形,体具黄褐色瘤突。体长一般44~57mm,大者达70mm左右。

4、蛹 圆筒形,黄褐色,头部深褐色,中央隆起,形成一条纵脊,两侧生有数根刚毛,腹部着生数列倒刺,形成突起状,可以在虫道内上下蠕动。

三、生活史及习性

1、生活史 柳蝙蛾在黑龙江省绥棱地区一般2年发生一代,少数1年发生1代,以卵和幼虫越冬。幼虫越冬的,从翌年春的4月中下旬开始危害,至7月下旬。幼虫停止进食以后,于近虫道口2cm处吐丝结白膜封闭虫道,开始化蛹。蛹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上旬蛹开始羽化,8月中旬为羽化盛期。以卵越冬的于翌年春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孵化,孵出的幼虫于地下或草丛中长至2~3龄后,7月中旬至8月上旬,陆续转移到树上危害至10月上旬,然后以幼虫在树干基部越冬。

2、生活习性 成虫多集中于傍晚羽化,羽化后即交尾产卵,白天悬于树干、林下或杂草上不动,日落后才开始飞翔、交尾和产卵。产卵无一定场所。成虫在爬行或飞行过程中,随着两翅的颤动将卵粒一一产下,多数羽化后不交尾即产卵,产下的卵无黏着性,散落在地面或地被物上,卵量较大,未经交尾产下的卵,几日后干瘪。成虫飞翔能力较弱,一般20cm左右。成虫具有背光性,产卵后6~8天左右相继死亡。

四、防治方法

1、低龄幼虫钻蛀树干前,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25%灭杀毙2500倍液进行地面或树干基部喷药防治,每隔7天喷药1次,连续2~3次。

2、正钻蛀危害的幼虫利用上述药剂浸蘸棉球塞住虫道或沿虫道直接注入1~2ml药剂触杀幼虫。

3、用稀释的酒精或清水灌注虫道迫使幼虫爬出捕杀;在幼虫及蛹期,用细铁丝沿虫道插入,直接触杀。

4、加强园地的田间管理,及时翻树盘,铲除杂草,增强树势,提高树木的抗虫和耐虫性,破坏越冬卵的生活环境。

本页关键字:沙棘树种蛀干害虫柳蝙蛾的危害与防治  沙棘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赤灵芝及其孢子粉生产技术        下一篇:西洋参苗期害虫及其防治

>> 返回中药种贮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