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田缺苗实用补救经验
播后因旱情严重、土壤失墒或雨水连绵低温烂籽、病、虫、草的危害等原因,春播药材易造成药田缺秧苗断垄条,如不及时采取有效补救措施,将直接影响大田药材的稳产高产和种植户的种植效益。因此,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补救措施,才能减少损失。现介绍一些实用补救经验以供药农朋友参考。
做好药种播前处理:要提高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应力争一播全苗,必须在选育良种的同时,做好药材种子的播前处理工作。有的药材种子虽然是新种子,但如果未经处理或处理技术不正确,仍会出现种子发芽率低、或不发芽的现象,引起药田严重缺苗。因此,药材种子播种前进行科学处理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能够提高种子品质,预防病虫害,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苗全,苗壮。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有:浸种处理、机械处理、冷藏处理、生长素处理等方法,均可有效地防止药田缺苗现象的发生。
药材种子包衣:种子包衣就是在药材种子外面包裹一层“外衣”(种衣剂),给种子一个保护屏障。其播种后吸水膨胀,种衣剂内有效成分迅速被药材种子吸收,可对药种消毒并防治苗期病、虫、鸟、鼠害,抵御恶劣天气危害,提高出苗率,促进药苗苗全苗壮,能较好预防药田缺苗断垄现象发生,且省种省药省劳力,减少污染,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药种播后保苗:春季雨水多的地区,要特别注意清理好药田的围沟、中沟和畦沟.围沟、中沟要深于畦沟,要开到破犁底层,以利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使药田雨停水干。此外,尽量做到成片种植,以防外田的水分渗入药田,产生湿害,不因渍水而败蔸缺苗而减产。如药种播后遇雨,雨后应在土壤墒情适合时及时抓紧中耕松土,破除表土板结,松土提高地温。行间宜深锄,蔸边宜浅锄,这样既可以减少养分消耗,又能蔬松土壤,改善通气条件,有利于幼芽顶土,帮助药材幼苗顺利出土,提高发芽能力,增加有效药苗株数。如药田土壤墒情不足有落干危险,可反复顺垄镇压接墒,垄旁开沟添水加墒或浇灌蒙头水。对于特干旱地区,防旱覆盖是夺取药田全苗的关键措施之一,可减少水分蒸发,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地膜覆盖,起到减少地面蒸发量和播层土壤接墒的作用,以利药材种子萌发出苗。
催芽补种:播种前应进行晒种和选种,在雨天烂田播种药种,由于土壤湿度大,如按常规方法播种,药材种子容易霉烂,出苗不齐,或因落干、烂籽、烂芽造成出苗不足六成。出现这种情况应在出苗10天以内,用浸种催芽的种子,坐水补种,把药材种子催出半粒米长的芽时即行播种,这样能有效地防止烂种,又可防天旱芽干,早出幼苗,保证基本苗。如黄芪补种,先将种子用50℃热水浸烫一下,边烫边搅,待凉后,加足冷水泡6~8小时,涝出装入布袋中,每天用温水淘两遍,并在其上面盖上浸湿的草袋子,第三天,黄芪种子裂口冒出白尖,即可补播于药田。
营养钵备苗:在药种大田直播的同时,另外用10%~30%的药材种子进行塑料商品营养钵(6x6~6x8厘米)育苗,以备缺株补苗。抓住阴尾晴头、冷尾暖头,抢晴播种,要求在药种播后有4~5个晴天,才能达到一播全苗。另外,播种前钵上喷300倍多菌灵稀释液消毒,再用稀粪水浇足钵土,待粪水下渗后一般每钵放种子2~3粒,需用细土覆盖,但不能过厚或土块过大,否则会影响药种发芽率,降低出苗率。出苗后加强管理,达到规格后脱钵移栽补缺蔸。营养钵备苗有不损伤根系,根多苗壮。移栽后且无缓苗期,可与大田药苗同期生长等诸多优点。
间苗移栽:如药苗刚出真叶,田间缺苗三成左右时,可就地取苗进行补栽。移栽时要尽量少伤苗根,浇足水、覆严土;如苗龄已达2片真叶,田间缺苗不到二成时,可在缺苗处挖好深、宽各15~20厘米的移苗坑,浇满水,然后结合间苗选挖壮苗带土坨移栽。移栽时只要土坨不散
本页关键字:药田缺苗实用补救经验 中药种贮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药农要注意半夏块茎腐烂病 下一篇:2010年宜种中药材品种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惊蛰养生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16日快讯
- 丁甘仁:倡寒温经时统一 创近代中医教育
- 放风筝中的养生哲学
- 娱乐养生之放风筝
- 春季养肝谨记“三多三少”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