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妇科”运用时空观治疗妇科疾病
姚氏妇科的创始人姚寓晨(1920—2014年)1942 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后师从上海内科、妇科名家方公溥。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60 余年,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姚寓晨擅长女科,针对社会环境、地理气侯等特点,结合自己的临证实践,逐步形成“源《内经》、宗仲景、法景岳、效傅山”的学术思想和“论治先后天不忘肝脾肾,探求内外因不忘痰瘀滞”诊治妇科疾病的“时空观”,他还重视心身医学,认为其是防治疾病的关键。姚氏妇科在用药上擅用花类药的清疏开达以调益冲任、动物药的血肉有情以填补奇经、重镇药的摄敛温中以镇固下焦、外治药的熏纳慰灸以迳祛邪毒。
治妇科疾病重视哲学思辨
姚氏妇科认为,一切事物从产生、发展、变化,直至消失,都离不开时间和空间,中医学历来强调时空观对诊治疾病的重要性。女性有其独特的心理、生理与病理特点。从心理上讲具体表现为敏感细心、情绪欠稳、应激能力差;生理特征则要考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青春期、生育期、更年期、老年期等;病理特征在于女性独有的“经、带、胎、产”易耗气动血。姚氏妇科认为,空间、时间同脏腑奇经的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的,时空的特性随这些物质运动特性的变化而变化。故从“时间”角度诊治妇科病应该注意年龄的特点,区别不同时期妇女生理变化和病理机转,掌握月经周期阴阳消长转化的月节律,洞察相同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证”的变化和不同疾病相同“证”的联系。从“空间”角度应认识妇女的子宫、胞脉、胞络、乳房等解剖结构的位置特点,掌握女性生殖生理轴的隶属关系,明辨病理演变的脏腑联系。
姚氏妇科在女性全生命周期疾病的防治中,针对不同的地域特点、季节特点、年龄特点、月经节律特点、体质特点,在分析女性疾病的一般规律的防治和个性化诊治方案基础上,以妇女健康需求为导向,重视“天人相应”与“形神合一”的中医哲学思辨,强调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的辨证施治。
中医论治疾病重视“证”的异同,而非病的差异,故有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之论。这是和西医的不同之处。具体来说,西医强调“三定”即定性、定量、定位,中医更强调定时、定向。
“定时”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女性的生理特征,不宜一味机械强调治肾治肝年龄划分,要充分认识女性心理生理特点,注重心肾相交,先后天同调。“定时”还需考虑不同月经周期阶段阴阳消长的转化,不同季节阴阳起伏的动态变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用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思维,掌握人、自然、环境的时空变化。
“定向”是指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的辨证施治,强调不同病因、不同病机、不同心理状态的“证”的动态调节。这种五脏相关的生理空间结构与心理、社会环境的“三维模式”是中医妇科学灵活运用心身医学理论对具体病种的充分渗透。
如很多女性不孕是由排卵障碍造成,对排卵障碍,中医主要从先后天两个方面寻因。先天方面有早产、自幼体弱多病或母亲禀素肾虚等。后天方面需要考虑到社会环境、生活习惯、情绪因素等。这即是“形神合一”和“天人相应”方面的失衡。治疗排卵障碍应注意调神重于调形。调神为调心、肝,调形重在调肾。姚氏妇科根据临床经验自制“益肾妇灵丸”用于治疗该病,疗效显著。
传承要守住初心
姚氏妇科传承的治学格言是“思路与方法清晰明确,中医与西医融会贯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知识与能力适应市场,探索与创新与时俱进”。行医准则倡导以人为本,换位思考,恪守医道,精益求精。姚寓晨认为对于中医传承,师生都要经得起时间的磨练,不忘初心,与时俱进。老师“不保守、不带走”,学生“不自满、不停步”,更要抵得住枯燥与诱惑,守住初心,积极探索。
未来,姚氏妇科会以专业、进取的精神和对学术的不懈追求来探索创新,传承精华的同时,倾听患者的心声,为患者解除痛苦,用智慧中医回报社会。
本页关键字:姚氏妇科 姚寓晨 上海中国医学院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天津市级非遗舒筋复骨传统疗法第4代传承人穆瑞光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