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 养精神 安魂魄 益气 明目
“味甘微寒,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邪恶鬼。久服通神明,不老。能化为汞。”(《本经》)
昔日陈修园以《本经》所论朱砂主身体五脏百病者,谓其平和无毒之药,临证用之无所顾忌,略有所误也。其实朱砂有毒,服后排泄最缓,长期服用,最易蓄积中毒,或称慢毒,损及肝、肾、大脑、血液系统。至于朱砂见火则析出水银大毒,立可杀人也,不可不知,不可不慎也。《本经》谓其能化为汞,实警示之辞也。
朱砂宜配伍运用,同远志、龙骨之类则养心气;同当归、丹参之类则养心血;同枸杞、地黄之类则养肾;同厚朴、川椒之类则养脾;同南星、川乌之类则祛风;同牛黄、黄连之类则醒脑解毒,豁痰开窍;同神曲、磁石之类则明目;以朱砂加十五倍量之芒硝共研极细末,时时吹入喉中,治咽喉肿痛每有良效。惟朱砂独用多用,轻则令人呆闷,重则为害更烈。
朱砂可以养精神,实能安魂魄也。《兰室秘藏》安神丸治心神烦乱,心悸怔忡,胸中懊恼;《本事方》珍珠母丸治阴血不足,夜寐不宁,面色少华;《千金方》磁朱丸治心悸失眠,耳鸣耳聋,视物昏花。
《本经》又言主精魅邪恶鬼者,乃扑朔迷离,神秘莫测,难以捉摸之怪异病患。今之精神分裂症当属此类,其衣被不敛,羞耻不知,秽洁不分,罵詈不休,言语善恶不避亲疏,少卧不饥;或自高贤也,自辩智也,自尊贵也;或歌或笑,或悲或泣;妄想丛生,伤人自杀,能言平生未见闻事,能见五色神鬼,种种怪异难以尽述。又有癫痫病者,猝然仆地嚎叫,声高音尖,或如马嘶,或如羊叫,或如鸡鸣,或如猪哼,或如牛吼,应乎五畜,瞬息不省人事,两目上视,手足抽搐,牙关紧闭,面色口唇青紫,口中溢出大量白色涎沫,移时清醒一切无所知,此类病患古人以为精魅邪祟、恶鬼一类,当属自然。其实至今病因亦未明。朱砂镇静魂魄,重坠清火而安定之,于癫狂、痫证实系必用之药。
贵州袁家玑氏有灵犀通圣散,用朱砂、犀角、苦参、牙皂、大黄、竹沥、雷丸等;李彦师氏有牛黄清宫汤,用朱砂、牛黄、胆星、天竺黄、生铁落、寒水石、黄连等,均治痰火入心,狂乱叫骂之精神分裂症;段仲隆氏有痰厥丸,药用朱砂、胆星、白附片、川乌、生半夏、郁金、芒硝、牛胆汁等,治中风痰厥,癫痫昏仆,口噤难开。三方药力精专,炮制精细,均有较好临床效果。
朱砂凉或大寒,体重性急,善行善降,能清热解毒、开窍醒脑,最是温病神昏良药。如万氏牛黄清心丸,以朱砂、牛黄、黄连、山栀、郁金共为细末,腊雪水调糊如黍米;《温病条辨》安宫牛黄丸更以上方增犀角、雄黄、梅片、麝香、珍珠共为极细末,炼老蜜为丸;《局方》之至宝丹、紫雪丹皆用朱砂与大寒清热,劫痰解毒类药,治中暑、中恶、中风、邪陷心包、壮热烦躁、昏狂谵语、口渴唇焦、尿赤便闭、痉厥抽风及小儿热甚惊痫等证,今用于多种脑部炎性感染,如乙脑、流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幼儿中毒肺炎、高热惊厥等急危重症及脑溢血、精神分裂症之属痰热心肝火盛者,具有重要作用,于中医方剂学中占有极重要地位。
朱砂又能通血脉、破癥瘕、引产下胎。先父玉书公有催生方:泡参120克,制乳没各12克,飞朱砂3克,水煎药汁送服朱砂,一剂临产子宫收缩,宫口开启时热饮。大补元气而宣导下行,安神定志,产妇热服之,精神得以持续振作,元气饱满,瘀滞开行,精神镇静,能承接产妇本来下行之气机,自能平安生产,曾挽救诸多难产、滞产母子性命,也可避免不必要之剖宫产术也。
朱砂清心明目,解毒杀虫,祛痰涎而益脾胃。又有鸡肝散:夜明砂(反复淘洗漂去泥土杂质)45克,朱砂3.5克。研细末,用新鲜鸡肝1具竹刀剖开,以上药末3克掺入鸡肝内,青菜叶包好,置炭火或煤火上烤熟,趁热有香气食之。乃治疗幼儿疳积之专用方,每觉精妙,疗效很好。有幼儿长期消化失调,腹泻不食致角膜软化,双目失明者,服后逐渐康复,双目视力也趋正常。此方既能调中化食,行滞破积,消散血痹,故能推陈致新,慢性肝硬化腹水者,常服之可以通利三焦,体质渐胖壮,全身情况明显改善。
本页关键字:朱砂 养精神 安魂魄 益气 明目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百合主治 肺阴不足、夜不能寐 下一篇:蛤蚧专补肺肾、益精血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惊蛰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16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16日快讯
- 丁甘仁:倡寒温经时统一 创近代中医教育
- 放风筝中的养生哲学
- 娱乐养生之放风筝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