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药之香附
香附味辛微苦,性子,属理气药范畴,是最常用的理气开郁药。香附性宣畅,能通行十二经,八脉的气分,前人称它能“主一切气”,解六郁(气郁、血郁,痰郁,食郁,火郁、湿郁),调月经。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舒肝解郁,香附芳香辛散,有调气、舒肝,解郁的作用,可用于因情绪不畅,旰气郁滞而致的脘腹胀满,胁肋胀痛,吃饭不香,胸闷喜长吁等症。常配合柴胡、白芍、郁金,青皮、陈皮,木香,厚朴、苏梗等同用。兼有血郁的(舌质紫暗、月经不潮,面色不华等),可酌加川芎、红花等,兼有痰郁的(舌苔白腻、呕恶多痰、体胖、不欲饮水等),可酌加半夏、橘红、茯苓等,兼有食郁的(食欲不振、嗳腐吞酸,舌苔厚、胃脘痞闷等),可酌加炒槟榔、焦神曲、炒麦芽等,兼有湿郁的(舌苔水滑,胸闷、不愿喝水、或有轻度浮肿,便溏等),可酌加苍术,白术,羌活、猪苓、泽泻等。兼有火郁的(口苦,心烦、尿黄、舌尖红),可酌加栀子、黄芩,川楝子等。
2、行气定痛:香附行气通滞,通则不痛。最常用于气滞胃痛(胃痛由生气引起,或遇有心情不舒畅则胃痛加重,兼有胁肋胀痛,脉弦等)。常配合高良姜、木香,白豆蔻、川楝子、元胡、白芍、苏梗等同用。常用的药方如良附散:取香附二至三两为细末,装入瓶中盖紧;再取高良姜二至三两为细末,装入另一瓶中盖紧。遇有气滞寒郁的胃脘痛,如辨其为气滞重于寒郁(生气则痛加重或攻及胁肋,性急易怒,脉弦),可取香附末七分、高良姜末三分,混合为一包,温开水送服。如辨其为寒郁重于气滞(胃脘喜暖、喜热饮食,遇寒痛加重、脉弦迟缓),可取高良姜末七分,香附末三分,混合为一包,温开水送服。如辨其为气滞寒郁并重的,可取香附末、高良姜末各五分,混合服用。注意两种药末,要在使用时再混合,效果较好。
3、理气调经,香附本为行气药,但又能入血分,所以前人称它为“血中气药”(意思是能入血分的行气药)。能理气调经(凋整月经周期),对妇女因情绪不畅、肝气郁滞而引致的月经不调,过期不潮,行经腹痛等症有效。常配合当归、白芍、熟地、红花、五灵脂,川楝子、小茴香、乌药、桃仁等同用。香附还能引血药至气分以生血,无论胎前,产后各症,皆可结合使用,所以前人又称香附为“女科要药”。香附生用,偏于上行胸膈,外达皮肤,制熟用则偏入肝肾而利腰足。用于通行经络时宜酒浸炒,用于消积聚时,宜醋浸炒;用于消化痰饮,宜姜汁浸炒,用于妇女崩漏、月经过多,宜炒黑用(名黑香附,兼有止血作用)。
香附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可助其益气,与熟地、当归等同甩,可助其补血,与木番同用,可疏滞和中、行肠胃滞气;与檀香同用,则理气宽胸,消胀醒脾:与沉香、柴胡同用,可升降诸气;与川芎,苍术同用,可解诸郁,与栀子、黄连同用,可降火清热,与茯苓、远志同用,可交心肾之气,与小茴香、补骨脂同用,可行肾经滞气,与厚朴、半夏同用,可降痰消胀,与三棱、莪术同用,可消散积块,与葱白、紫苏同用,可宣解表邪,与艾叶同用,可暖子宫、活气血。木香辛温,偏于行肠胃滞气,主入气分。香附辛平,偏于宣畅十二经气分,兼入血分。
青皮入肝,破气散结,兼能治疝。香附入肝,理气开郁,兼能调经。
厚朴行气,偏用于消胀除满。香附行气,偏用于舒肝解郁。
用量一般一至三钱。气虚血燥者慎用。
据近代研究报导,香附能抑制子宫肌收缩,并对肌紧张有弛缓作用。
上一篇:理气药之旋复花 下一篇:冬虫夏草的功效与作用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三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惊蛰养生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17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17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9年03月16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9年03月16日快讯
- 丁甘仁:倡寒温经时统一 创近代中医教育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