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方剂 --> 中药方剂X --> 消风散

消风散

消风散疏风清热,除湿止痒。主治风湿热毒浸袭肌肤,致患瘾疹,湿疹、风疹。

 

消风散

消风散--处方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别名】凉血消风散

【组成】当归1钱,生地1钱,防风1钱,蝉蜕1钱,知母1钱,苦参1钱,胡麻1钱,荆芥1钱,苍术1钱,牛蒡子1钱,石膏1钱,甘草5分,木通5分。

【功效】疏风清热,除湿止痒。

【主治】风湿热毒浸袭肌肤,致患瘾疹,湿疹、风疹。

【用法用量】上用水2钟,煎8分,食远服。

【用药禁忌】服用本方时,不宜食辛辣、鱼腥、烟酒、浓茶等。

【临床应用】①急性肾炎《浙江中医杂志》(1986;9:392):用本方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100例,由风湿热邪客于肌表所致,方用荆芥、防风、大力子、当归、苍术各10g,蝉衣、生甘草、木通各5g,苦参、生地、茺蔚子各10-20g,知母5-10g,石膏20-30g。水肿明显者加茯苓皮、车前子;疮疡加紫花地丁、蒲公英。15天为1疗程。经1疗程服药后,81例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尿检正常),10例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尿蛋白,红细胞均在+以下),5例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尿检蛋白>+,红细胞、白细胞>+),4例无效。总有效率96%。②湿疹《新医药学杂志》(1976;8:15):治疗湿疹44例,药用:荆芥3g,防风4.5g,当归6g,生地9g,苦参6g,蝉衣3g,苍术1g,厚朴1.5g,僵蚕3g,藿香3g,知母3g,牛蒡子4.5g,木通1.5g,甘草1.5g,石膏18g,薄荷1g。每日1剂。对皮损较重者,外用新鲜马齿苋进行湿敷。服药最少者5剂,最多者23剂,平均20剂。结果近期治愈(症状及皮损全部消失)38例,基本治愈(仅残留少许皮损,自觉症状基本消失)6例。对渗出型皮损者效果较好。治疗中,须饮食清淡,忌食厚味及辛辣食物。

【各家论述】《中药方剂学》:痒自风来,止痒必先疏风,故方中以荆芥、防风、牛子、蝉蜕开发腠理,透解在表的风邪为主药;由于因湿热相搏而致水液流溢,故以苍术之辛苦温,散风祛湿,苦参之苦寒,清热燥湿止痒,木通渗利湿热为辅药;风热客于皮肤涉及血分,又以当归和营活血、生地清热凉血,胡麻仁养血润燥,石膏、知母增强清热泻火之力,均为佐药;甘草解毒并能调和诸药为之使。合用有疏风清热,除湿消肿之功。

【附注】凉血消风散(《外科大成》卷四)。

消风散--处方来源: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方剂名称】消风散

【处方】荆芥穗(一钱半) 甘草(炙.一钱半) 陈皮(一钱) 人参(一钱) 茯苓(去皮.一钱) 白僵蚕(炒.去丝.一钱) 防风(一钱) 川芎(一钱) 藿香叶(一钱) 蝉蜕(一钱) 厚朴(一钱) 羌活(一钱)

【功能主治】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眩,颈背拘急,鼻涕声重,耳作蝉鸣,皮肤顽麻,瘙痒瘾疹,妇人血风,头皮肿痒,并治之。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消风散--处方来源:《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名称】消风散

【处方】荆芥穗、甘草(炒)、川芎、羌活、白僵蚕(炒)、防风(去芦)、茯苓(去皮用白底)、蝉壳(去土.微炒)、藿香叶(去梗)、人参(去芦),各二两。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熟)、陈皮(去瓤.洗.焙),各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痛,项背拘急,肢体烦疼,肌肉蠕动,目眩旋运,耳啸蝉鸣,眼涩好睡,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瘙痒瘾疹。又治妇人血风,头皮肿痒,眉棱骨痛,旋运欲倒,痰逆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茶清调下。如久病偏风,每日三服,便觉轻减。

如脱着沐浴,暴感风寒,头痛身重,寒热倦疼,用荆芥茶清调下,温酒调下亦得,可并服之。

小儿虚风,目涩昏困,及急、慢惊风,用乳香荆芥汤调下半钱,并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消风散--处方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方剂名称】消风散

【处方】荆芥穗 甘草(炒)芎藭 羌活 白僵蚕(炒)防风(去芦)茯苓(去皮,用白底)蝉壳(去土,微炒)藿香叶(去梗)人参(去芦)各60克 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熟)陈皮(去瓤,洗,焙)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理气化湿。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痛,项背拘急,肢体烦疼,肌肉蠕动,目眩旋晕,耳啸蝉鸣,眼涩好睡,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瘙痒瘾疹;又治妇人血风,头皮肿痒,眉棱骨痛,旋晕欲倒,痰逆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6克,茶清调下。如久病偏风,每日三服,便觉轻减。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消风散--处方来源:《儒门事亲》卷十二

【方剂名称】消风散

【处方】川芎 羌活(去芦)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白僵蚕 蝉壳各30克 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制)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治风痰风厥,涎潮不利,半身不遂,失音不语,留饮飧泄,痰实呕逆,旋晕,口歪搐搦,僵仆目眩,小儿惊悸狂妄,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咽膈不通,偏正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茶清调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消风散--处方来源:《医宗必读》卷六

【方剂名称】消风散

【处方】苍术 麻黄 荆芥 白芷 陈皮各3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治四时感冒,发热恶寒,头痛声重。

【用法用量】用水230毫升,加生姜3片,葱白1茎,煎至180毫升服。

【摘录】《医宗必读》卷六

消风散--处方来源:《伤科汇纂》卷十七

【方剂名称】消风散

【处方】人参 防风 川芎 厚朴 南星 半夏 桔梗 肉桂各3克 当归 黄芩 白芷各6克 羌活 独活各4.5克 柴胡2.1克 甘草0.9克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加童便适量,煎服。

【摘录】《伤科汇纂》卷十七

消风散--处方来源:《医方类聚》卷二十四引《急救仙方》

【别名】神应消风散

【组成】香白芷1两,全蝎1两(去尖),人参1两。

【主治】大风。

【用法用量】每服2钱,中午间止吃粥,晚间不吃夜饭,次日空心温酒调下。早饭放迟吃,身上微燥为妙。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药禁忌】忌生姜、胡椒,一切性热之物;须令病人别居静室,断酒戒色,耐性宽心。忌一切发风动气、荤腥、盐、酱、生姜、胡椒、生冷、性热之物。止素食淡饭糜粥乃可治疗。

【附注】神应消风散(《金鉴》卷七十三)。第一日服本方;第二日服追风散;第三日服磨风丸。

消风散--处方来源:《马培之医案

【组成】荆芥1钱,当归5钱,防风1钱,苦参1钱,白芷8分,川芎5分,甘菊1钱半,蒺藜3钱,浮萍1钱,大胡麻3钱,蔓荆子5钱。

【主治】疠风。肺经受毒,身面白斑麻木,汗孔不开,起于面者。

消风散--处方来源:《幼科金针》卷上。

【组成】防风、荆芥、羌活、蝉蜕、川芎、藿香、陈皮、甘草、桔梗、僵蚕。

【主治】小儿生下三朝五日,忽然鼻塞勿乳,不能开口呼吸。

【用法用量】茶调服。

【制备方法】上为末。

消风散--处方来源:《麻症集成》卷四

【组成】荆芥、僵蚕、蝉蜕、防风、连翘、甘草。

【主治】风热上攻,头目昏痛,鼻嚏声重,皮肤瘙痒。

消风散--处方来源:《青囊立效秘方》卷一

【组成】明矾3钱,蛇床子3钱,皮消3钱,桃丹(水飞)1钱5分,白鲜皮3钱,地肤子2钱,羌活,独活1钱,土荆皮2钱,荆芥1钱,白附子1钱,白芷1钱。

【主治】一切皮肤作痒,或起疙瘩,或破烂流黄水,游散不定。

【用法用量】用烧酒、醋和搽。

【制备方法】晒脆为细末,

消风散--处方来源:《青囊秘传》

【组成】烟胶2斤,苦参2斤,大枫子肉200粒,小麦(炒黑)8合,明矾半斤,枯矾半斤,花椒半斤,硫黄8两,樟冰4两,升药底1斤,蛇床子半斤,炒红砒1两。

【主治】风癣远年者。

【用法用量】外用。

【制备方法】上为末。

消风散--处方来源:《局方》卷一

【别名】人参消风散

【组成】荆芥穗2两,甘草(炒)2两,芎藭2两,羌活2两,白僵蚕(炒)2两,防风(去芦)2两,茯苓(去皮,用白底)2两,蝉壳(去土,微炒)2两,藿香叶(去梗)2两,人参(去芦)2两,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熟)半两,陈皮(去瓤,洗,焙)半两。

【主治】风湿上攻,或外侵肌肤,头目昏痛,痒瘾疹,眼痒昏涩,耳鸣咳嗽,偏风,小儿疮疹,急慢惊风,胎风赤烂,妇人血风。

【用法用量】每服2钱,茶清调下。如久病偏风,每日3服,便觉轻减。如脱着淋浴,暴感风寒,头痛身重,寒热倦疼,用荆芥茶清调下,温酒调下亦得,可并服之。小儿虚风,目涩昏困,及急慢惊风,用乳香、荆芥汤调下半钱,并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各家论述】①《医方考》:风热则表实,实者宜散之,荆芥、芎藭、防风、羌活皆辛散也;表实例里虚,虚则宜补之,人参、甘卓、茯苓皆甘补也;风盛则气壅,厚朴所以下气,陈、藿所以泄气;风热生痰,治以僵蚕;表热留连,治以蝉退。②《医方集解》:此足太阳、手太阳药也。羌、防、荆、芎之辛浮,以治头目项背之风;僵蚕、蝉蜕之清扬,以去皮肤之风;藿香、厚朴以去恶散满;参、苓、甘、橘以辅正调中,使风邪无留壅也。

【附注】人参消风散(《卫生宝鉴》卷九)。本方去人参,加雄黄,名“雄风散”。(见《中国医学大辞典》)。

消风散--处方来源:《幼科金针》卷下

【组成】当归、生地、何首乌、防风、金银花、僵蚕、荆芥、白蒺藜、苦参、胡麻、知母、甘草。

【功效】消风凉血。

【主治】脓窠疮。小儿肺经有热,脾经有湿,二气交作而发,初起作痒,搔破变作脓窠而疼。

【用法用量】水煎服。

消风散--处方来源:《洪氏集验方》卷五引蔡敏修方

【组成】硼砂1钱,朱砂1字,雄黄1钱,甘草末1字,脑子1字。

【主治】小儿一切口疮,并重舌鹅口。

【用法用量】少许敷之,吞咽不妨。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和匀。

消风散--处方来源:《医学集成》卷二

【组成】生地、当归、防风、荆芥、白芷、细辛、蝉蜕、僵蚕、花椒。

【主治】风牙痛。不甚肿痛,不怕冷热。

【附注】外用草乌、僵蚕、蜂房(煅)、牙皂研末搽。

消风散--处方来源:《普济方》卷四十五引《保生回车论》

【组成】龙脑薄荷2两(去土,令净),荆芥穗2两,羌活半两,川芎半两,细辛(去苗)1分,白术2两(锉),石膏(研极细、水飞晒干)1分,甘草半两(炙紫色)。

【主治】风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茶清或醇酒调下,热服,日3次,不拘时候。一切风寒或沐浴之后,并宜服之。

【制备方法】上为末。

消风散--处方来源:《幼科指掌》卷四

【组成】防风、杏仁、陈皮、全蝎(糯米炒,去头翅)、陈胆星白附子、人参、甘草、升麻、干葛、生姜、南枣。

【主治】小儿肝中风。踞坐目斜视,举头不得,口嘴㖞,手足不动。

【用法用量】米汤送下。

【制备方法】上为末,糊丸如绿豆大。

【附注】若唇青面黄者可治,唇黑面白者不可治。

消风散--处方来源:《济生》卷七

【组成】石膏(煅)1两,甘菊花(去枝梗)1两,防风(去芦)1两,荆芥穗1两,川羌活(去芦)1两,羚羊角(镑)1两,川芎1两,大豆黄卷(炒)1两,当归(去芦,酒洗)1两,白芷1两,甘草(炙)半两。

【主治】妊娠胎气有伤肝脏,毒热上攻,太阳穴痛,呕逆,背项拘急,头旋目晕,视物不见,腮项肿核。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入好条半钱,煎至8分,去滓,食后通口服。

【用药禁忌】大忌酒面,煎炙、烧煿,鸡、羊、鹅、鸭、豆腐、辛辣,一切毒食,并房劳及稍温药。

【临床应用】两眼失明《重订严氏济生方》:有一妊妇,将临月,两眼忽然失明,灯火不见,头痛目晕,项腮肿满,不能转颈,诸医治疗不瘥,转加危困,偶得此方,对证合之服,病减七八,获安分娩。其眼带吊起,人物不辨,服四物汤加荆芥、防风,更服天门冬饮子,以此二般药间服,目渐稍明。

消风散--处方来源:《便览》卷一

【组成】荆芥穗5钱,甘草(炙)5钱,陈皮5钱,厚朴5钱,白僵蚕、蝉退、人参、茯苓、防风、川芎、藿香、羌活、白芷。

【主治】丹毒属血风血热,或头面赤肿,或成疮疖。

【用法用量】荆芥茶清汤调服。

【制备方法】上为末。

消风散--处方来源:《丹溪心法附余》卷一引《局方》

【组成】天麻(去苗)1两,防风(去芦)2两,细辛(去苗叶土)半两,薄荷叶半两,川芎1两,甘草(炙)1两,吴白芷1两,朱砂1两(为衣)。

【主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眩,项背拘急,鼻嚏声重,耳作蝉鸣;及皮肤顽麻,瘙痒瘾疹;妇人血风,头皮肿痒。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食后生姜汤送下;茶清亦可。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

【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消风丸”。

消风散--处方来源:《眼科临症笔记》

【组成】蛇床子3钱,苦参2钱,枯矾1钱,艾叶7个,川椒5分,荆芥1钱半,薄荷1钱。

【主治】目痒如虫行症。

【用法用量】水煎洗。

【附注】凡初期患此症者,先刺三阳络、素髎、内庭等穴;内服当归活血汤。如其不愈,再用本方洗之最妥。

消风散--处方来源:《伤科方书》

【组成】赤芍1钱2分,川芎1钱2分,当归5分,升麻1钱,羌活1钱,陈皮1钱2分,半夏1钱2分,防风7分,南星5分,甘草3分,老姜3片。

【主治】跌打损伤,牙关紧闭。

【用法用量】水煎服。

消风散--处方来源:《便览》卷一

【组成】桔梗、甘草、柴胡、黄连、栀子、黄芩、防风、川芎、薄荷、葛根黄柏枳壳天花粉枇杷叶。

【功效】去肺风毒。

【主治】面鼻生疮,粉刺。

【用法用量】用水1钟,酒半钟,煎,食远热服。

【用药禁忌】忌猪肉。

消风散--处方来源:《济阳纲目》卷一○七

【组成】白芷、细辛、荆芥、防风、川椒、全蝎。

【主治】牙疼。

【用法用量】擦患处,以盐水漱,吐之。

【制备方法】上为末。

消风散--处方来源:《疹科正传》

【组成】防风、荆芥、羌活、甘草、陈皮、茯苓、白芍、蝉蜕、藁本、桔梗、生地、川芎、当归、何首乌。

【主治】疹子余毒未尽,或因发汗过迟,以致蕴热未散,发为疮疥。

消风散--处方来源:《医部全录》卷三七四引叶心仰方

【组成】川连、黄柏、黄芩、防风、荆芥、栀子、连翘、赤芍、白芍、川芎、陈皮、牛膝、甘草、蒺藜、京子、木瓜、苦参、玄参、羌活、独活、生地、大黄

【主治】久年杨梅漏毒疮。

【用法用量】水煎服。实者服7-8帖,虚者少服。再服对金丸收功。

消风散--处方来源:《种痘新书》卷四

【组成】羌活、独活、僵蚕、防风、天麻、白附、蝉蜕、柴胡、花粉、川芎、人参、炙草。

【主治】痘疮中风。发热之时,腠理开张,或中风邪,忽然直视,张口吐舌,不能言语。

【用法用量】生姜引。

消风散--处方来源:《便览》卷一

【组成】陈皮1钱,当归1钱,茯苓1钱,白术1钱,玄胡8分,半夏8分,牛膝8分,甘草3分,枳壳5分,防风5分,防己6分,羌活6分,独活6分,木瓜4分,秦艽6分,川芎8分。

【主治】手足不能屈伸,周身疼痛。

【用法用量】上用水2盏,加生姜3片,煎服。

消风散--处方来源:《胎产秘书》卷上

【组成】雨茶、甘菊、羌活、石膏、当归、川芎、羚羊角、白芷、荆芥、防风等分,甘草8分。

【主治】妊娠头旋目昏,腮项硬肿,此因胎气有伤,热毒上攻太阳,沉痛欲呕,背项拘急,致令眼晕生花。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食后服。

消风散--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一○三

【组成】柴胡、羌活、当归(去芦头)、防风、川芎、甘草各等分。

【主治】一切风热上攻,头面浮肿生疮,偏正头风。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消风散--处方来源:《盘珠集》卷下

【组成】甘菊、荆芥、当归、大豆叶(炒)、防风、茶叶、羚羊角(镑)、生石膏。

【主治】胎气伤于热毒,头旋眼花,腮项暴肿成核,痛甚呕吐。

消风散--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三四八

【组成】京墨、石膏、茵陈、甘草、菊花、防风、荆芥、阿胶、白术、南木香各等分。

【主治】眼花血晕,视物不见。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2盏,茶少许,煎至8分,温服。俟头上微汗出,立愈。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消风散--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三九

【组成】人参4钱,茯苓4钱,甘草4钱,紫苏叶4钱,木瓜4钱,泽泻4钱,香薷4钱,半夏曲4钱,白扁豆(炒)4钱,陈皮4钱,乌梅肉4钱,厚朴(炒)4钱。

【主治】小儿吐泻生风。

【用法用量】每服1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加减】多困,加朱、麝。

【制备方法】上为末。

消风散--处方来源:《银海精微》卷下

【组成】藿香、白芷、全蝎、甘草、防风、青风藤。

【主治】一切风毒上攻,头目拘急,鼻涩。

消风散--处方来源:《银海精微》卷下

【组成】藿香、川芎、甘草、人参、白茯苓、荆芥、逢州豆、甘草蚕、陈皮、蝉蜕、羌活、独活、防风。

【主治】眼目头痛。

消风散--处方来源:《医统》卷五十五

【别名】二味消风散

【组成】苏州薄荷叶、蝉退(去头足土净)各等分。

【主治】皮风瘙痒。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远温酒调下。

【制备方法】上为末。

【附注】二味消风散(《景岳全书》卷五十六)。

消风散--处方来源:《医统》卷八十八

【组成】荆芥穗半两,甘草(炙)半两,川芎半两,羌活半两,僵蚕(去嘴)半两,人参半两,茯苓半两,蝉蜕半两,藿香叶半两,防风半两,厚朴(姜炒)2钱,芍药2钱,陈皮(去白)2钱。

【主治】小儿风热。因解衣风邪客于皮毛,恶风,发热,多睡。

【用法用量】用茶清或乳香煎汤调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消风散--处方来源:《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组成】羌活8分,独活8分,僵蚕8分,藿香8分,枳壳8分,防风8分,天麻8分,地骨皮8分,蝉蜕8分,前胡1钱半,柴胡1钱,黄芩1钱,天花粉1钱,桔梗1钱,茯苓1钱,荆芥1钱,紫草1钱,牛子1钱,人参7分,川芎7分,甘草4分。

【主治】痰盛惊搐,谵语,狂急,口张,目作上视。痘前热则生风,项强,牵引,直视,口渴,舌强,如中风状。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消风散--处方来源:《外科启玄》卷十二

【组成】人参5钱,僵蚕(炒)5钱,甘草5钱,荆芥穗5钱,陈皮5钱,厚朴(制)5钱,茯苓5钱,蝉退5钱,防风5钱,川芎5钱,羌活5钱,藿香5钱。

【主治】杨梅癣疹及翻花疮。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土茯苓4两。水3碗,煎至2碗,分上下体,食前后服。

【制备方法】上为末。

本页关键字:消风散  凉血消风散  奇效良方  疏风清热  除湿止痒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小建中汤        下一篇:小陷胸汤

>> 返回中药方剂X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