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汤
组成与用法
【方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之中》泻痢论:“芍药汤:下血调气。经曰:泻而便脓血,气行而血止。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组成】 芍药 一两[15~20g] 当归 半两[9g] 黄连 半两[5~9g] 大黄 三钱[6g] 槟榔、木香、甘草 炒,各二钱[各5g] 黄芩 半两[9g] 官桂 二钱半[2~5g]
【用法】上药咀,每服半两(15g),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
【方歌】芍药汤中用大黄,芩连归桂槟草香,清热燥湿调气血,里急腹痛自安康。
主治与功用
【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功用】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方解
君药:白芍柔肝理脾,调和气血,止泻痢腹痛。
臣药:黄芩、黄连热解毒燥湿、止痢。
佐药:大黄通因通用,伍木香、槟榔攻下肠中湿热积滞;木香、槟榔行气导滞;当归柔肝和血,与大黄和用,又有行瘀之用。
反佐:肉桂防“三黄”苦寒太过伤中,冰伏湿热之邪;伍归、芍助其行血滞。
使药:甘草伍芍药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芍药汤的组方特点,是以清热燥湿为本,兼以气血并治,“通因通用”,肝脾同调,与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连解毒汤等纯用苦寒止痢之方不同。
运用
1.本方为治疗湿热痢的常用方剂。以痢下赤白,腹痛里急,苔腻微黄为证治要点。
2.原方后有“如血痢则渐加大黄;汗后脏毒加黄柏半两”,可供临床参考。
3.常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见有泻下不畅,腹痛里急,属湿热为患者。
注意事项
1.本方芍药多用白芍(能和营缓急止痛)。
2.痢疾初起有表证者忌用,久痢、虚寒痢不宜用。
文献摘要
《成方便读》:“夫痢之为病,固有寒热之分,然热者多而寒者少,总不离邪滞蕴结,以致肠胃之气不宣,酿为脓血稠粘之属。虽有赤白之分,寒热之别,而初起治法皆可通因通用。故刘河间有云: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二语足为治痢之大法。此方用大黄之荡涤邪滞,木香、槟榔之理气,当归、肉桂行血;病多因湿热而起,故用芩连之苦寒以燥湿清热;用芍药、甘草者,缓其急而和其脾。”
附方
【附方一】黄芩汤(《伤寒论》)
组成:黄芩三两(9g)、芍药二两(9g)、甘草二两,炙(3g)、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功用:清热止利,和中止痛。
主治:热泻热痢。身热口苦,腹痛下利,舌红苔黄,脉数。
方歌:黄芩汤用芍枣草,清热和中止痢方。
【附方二】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名大香连丸)
组成:黄连二十两,用吴茱萸十两,同炒令赤,去吴茱萸不用 、木香四两八钱八分
用法:醋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饭饮吞下。
功用:清热燥湿,行气化滞。
主治:湿热痢疾,脓血相兼,腹痛,里急后重等症。
本页关键字:芍药汤 清热燥湿 调气和血 腹痛 便脓血 赤白相兼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