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甘草汤
【处方】大黄12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通便止呕。主治胃肠积热,浊腐之气上逆,食已即吐,吐势急迫,或大便秘结不通,苔黄,脉滑实者。
【用法用量】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大黄甘草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处方】大黄(锉,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分为2服。
【功能主治】水黄。面目俱青,狂言妄语,语声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大黄甘草汤--《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大黄1倍,甘草(生)减半。
【功能主治】痘为痰闷,不得发出。
【用法用量】水煎频服。不应,更服。
【各家论述】《金匮》本方用大黄四倍于甘草,治食已即吐,专取大黄之沉降,以泄逆满之滞,此用大黄再倍于甘草,治痰闷痘闭,反借甘草之上溢,以涌固结之积。一方小变,而功用不同若此。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大黄甘草汤--《医方集解》
【处方】甘草黑豆汤加大黄。
【功能主治】上中下三焦消渴。
【摘录】《医方集解》
大黄甘草汤--《金匮》卷中
【处方】大黄4两,甘草1两。
【功能主治】食已即吐者。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分温再服。
【各家论述】《高注金匮要略》:此胃热上熏之吐,为吐家之变证变治,而非胃反也。以苦寒泻火之大黄为君,而佐以守中之甘草,不特浮大黄下趋之性,使从胃脘而下,且治急冲者,惟宜以缓降胜之也。
【临床应用】呕吐:李某某,男,20岁。呕吐近半月,胃脘热痛,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实有力,有关脉滑,精神尚佳,初用连苏饮加竹茹、甘草。服两剂无效。仍每餐刚完即吐(平时不吐),并伴口臭,胃脘灼热,胀痛,大便三日未解,小便短黄,脉滑有力。此系积热在胃,腑气不通,胃热上冲之呕吐。改用泄热和胃之大黄甘草汤(大黄12克,甘草3克)。服一剂后,食已不吐,大便畅通;服完二剂,诸证消失。
【摘录】《金匮》卷中
本页关键字:大黄甘草汤 胃肠积热 通便 止呕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暑养生
- 中医养生传万户 海陆直播共享情
- “三甲”医院去哪啦,就在你家门口
- 不忘服务初心,“垦荒”继续前进
- 茶凉长夏,十载不渝
- 一味佐药费思量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