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S --> 桑黄

桑黄

桑黄用于治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经闭。

【出处】《药性论》

【拼音名】Sānɡ Huánɡ

【别名】桑臣、桑耳(《药性论》),胡孙眼(《酉阳杂俎》),桑黄菇(《纂要奇方》)。

【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针层孔的子实体。

【原形态】菌盖木质,扁半球形或乌蹄形,2~12×3~21厘米,厚1.5~10厘米,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老时常龟裂,无皮壳,初期有细微绒毛,后变无毛,有同心环棱;边缘钝,淡咖啡色,下侧无子实体;菌肉深咖啡色,木质;菌管多层,层次不明显,年老的菌管层充满白色菌丝;管口褐色;孢子近球形,光滑,5~6×4~5微米;菌丝不分枝,无横隔,直径3~5微米。

【生境分布】生于杨、柳、桦、栎等树干上。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含落叶松蕈酸约4%(菌丝体不含落叶松蕈酸),脂肪酸、氨基酸(主要为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草酸、三萜酸、芳香酸、麦角甾醇,以及木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酯酶、蔗糖酶、麦芽糖酶、乳糖酶、纤维素酶等多种酶。

【药理作用】落叶松蕈酸有抑制汗腺分泌的作用,国外曾用于治盗汗,作用于数小时内开始,可持续24小时,剂量不能超过30毫克/次或100毫克/天,一般需连续用1~5天后方见较好疗效,无甚副作用。其作用机理虽经较多研究,但未完全阐明,与植物神经系统似无关系。它并不抑制唾液腺的分泌。对局部有刺激性,口服大量可引起吐、泻,也不能作皮下注射。有人报道,它有洋地黄样作用,低浓度能兴奋平滑肌,大剂量则发生抑制作用,中毒量可引起延脑中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先兴奋而后麻痹。

【性味】《药性论》:味甘辛,无毒。

【功能主治】

治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经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附方】

①治血淋,脐腹及阴茎涩痛:岗谷树根皮一两半,桑黄一两半(微炙)。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②治脱肛泻血不止:香附一两(焙),桑黄一两(微炙)。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二十丸。

③治妇人劳损,月水不断,血竭暂止,小劳辄剧:桑黄捣罗为末,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二钱。(①方以下出《圣惠方》)

④治瘰疬溃烂:桑黄菇五钱,水红豆一两,百草霜三钱,青苔二钱,片脑一分。为末,鸡子白调敷;以车前、艾叶、桑皮煎汤洗之。(《纂要奇方》)

【摘录】《*辞典》

本页关键字:桑黄  血崩  血淋  脱肛泻血  带下  经闭  桑臣  桑耳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桑黄        下一篇:桑黄

>> 返回中药词典S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