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楂
南山楂为蔷薇科植物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置沸水中略烫,敲扁(楂饼),干燥;或直接干燥(原楂)。产于江苏、浙江、云南、四川等地。
【中药名称】南山楂
【中药学名(拉丁名)】CRATAEGI CUNEATAE FRUCTUS
【别 名】南楂、南楂肉
【所属功效类】活血化瘀药
【科属】蔷薇科
【分布区域】产于江苏、浙江、云南、四川等地。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1992版》)
【分布产地】产于江苏、浙江、云南、四川等地。
【入药部位】果实及种子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置沸水中略烫,敲扁(楂饼),干燥;或直接干燥(原楂)。(《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1992版》)
【药材性状】
呈类球形,直径0.8-1.5cm,有的呈饼状。表面棕色至棕红色,具细密皱纹。顶端凹陷,有花萼残痕,基部有短果梗或果柄痕。果肉薄。气微,味微酸涩。(《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本品类球形,直径0.8-1.4cm,有的压成饼状。表面棕色至棕红色,并有细密皱纹,顶端凹陷,有花萼残迹,基部有果梗或已脱落,质硬,果肉薄,无臭味微酸涩。(《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1992版》)
【性味归经】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1992版》)
【药材功效】
行气散瘀,收敛止泻。(《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行气散瘀,收敛止泻。(《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1992版》)
【药材主治】
用于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用于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1992版》)
【用法用量】
9-12g。(《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9-12g。(《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1992版》)
【贮藏保存】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1992版》)
【中药炮制】
南山楂:取原药,除去杂质。筛去脱落的核。
南山楂炭:取南山楂饮片,照炒炭法炒至浓烟上冒、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时,微喷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
南山楂:除去杂质。
炒山楂:取净山楂,照清炒法,炒至色变深。
焦山楂:取净山楂,照清炒法,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1992版》)
【道地性】非道地
本页关键字:南山楂 南楂 南楂肉 泻痢腹痛 瘀血经闭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