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L --> 鲤鱼

鲤鱼

鲤鱼用于利水,消肿,下气,通乳。治水肿胀满,脚气,黄疸,咳嗽气逆,乳汁不通。

【出处】《本经》

【拼音名】Lǐ Yú

【别名】鲤鱼(《尔雅》郭璞注),赪鲤(《埤雅》)。

【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肉或全体。

【原形态】

体呈纺锤形而侧扁,背部在背鳍前稍隆起。成鱼大者长达90余厘米。口端位,呈马蹄形;吻钝,唇厚。上颚两旁有短触须1对,口的后角有长触须1对;长触须长约为短触须的2倍。下咽齿3行,内侧齿呈臼齿状。鳃孔阔。鳃耙15~22,多数为18~21。鳞大,圆形,紧着于皮肤,呈覆瓦状排列;侧线鳞33~39。背鳍Ⅲ~Ⅳ15~22,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前;臀鳍Ⅲ5~6;背鳍及臀鳍均有1强大的硬刺,硬刺后缘呈锯齿状;胸鳍Ⅰ15~16;腹鳍Ⅱ8~9;尾鳍17~19。体背部纯黑色,侧线的下方近金黄色,腹部淡白色,背、尾鳍基部微黑。雄鱼的尾鳍和臀鳍呈橙红色。

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松软底层和水草丛生处。适应性很强。主要以螺、蚌、昆虫的幼虫及水革和丝状藻类为食。产卵期4~5月。冬季游入深水底层越冬。

【生境分布】分布很广,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闽江诸流域及云南、新疆等地湖泊、江河中均有。

【化学成份】

新鲜鲤肉约含肉浆86%,肉基质13%(前者是强压下流出的汁液,后者是压榨后的残渣)。鲤肉的一般化学组成,因产地、季节、环境、年龄、营养状况等而有差异,食部每100克约含水分77克,蛋白质17.3克,脂肪5.1克,灰分1克(其中钙25毫克,磷175毫克,铁1.6毫克)。在冬季,鲤肉的蛋白质及一些氨基酸含率俱降低,在肌肉水提出物中胱氨酸,组氨酸、谷氨酸、甘氨酸、α-丙氨酸、肌氨酸减少,而赖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则尚恒定。鲤肉的游离氨基酸为呈味的主要成分。在10余种游离酸中,以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为最丰富。

鲤肉约含肌酸0.35%,磷酸肌酸0.02%(以P表示);老鱼的肌酸可上升至0.46%。鲤肉放置时,可产生挥发性含氮物质、挥发性还元性物质及组胺等。例如在18~22℃储藏24小时,产生挥发性含氮物质N17.4毫克%,挥发性还元性物质11.75微克当量/克,组胺<2.2毫克%。

关于维生素,食部每100克中有核黄素0.10毫克,尼克酸3.1毫克;另一资料,含维生素A20国际单位,B1_400微克,B2_80微克,尼克酸2.0毫克;又鲜肌肉每100克有维生素C0.15毫克。又,鲤肌肉还含组织蛋白酶A、B及C。

【性味】

甘,平。

①《别录》:味甘,寒。

②《药对》:平。

【归经】

入脾、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牌、肺、肝三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肺、肾三经。

【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下气,通乳。治水肿胀满,脚气,黄疸,咳嗽气逆,乳汁不通。

①《别录》:主咳逆上气,黄疸,止渴;生者主水肿脚满,下气。

②《药性论》:烧灰。末,糯米煮粥(调服),治咳嗽。

③《本草拾遗》:主安胎。胎动、怀妊身肿,为汤食之。破冷气痃癖气块,横关伏梁,作鲙以浓蒜虀含之。

④《滇南本草》:治痢疾,水泻,冷气存胃,作羹食。

⑤《纲目》:煮食,下水气,利小便;烧末,能发汗,定气喘、咳嗽,下乳汁,消肿。

⑥《本经逢原》:治便血,同白蜡煮食。

【附方】

①治卒肿满,身面皆洪大:大鲤鱼一头,醇酒三升。煮之,令酒干尽,乃食之,勿用醋及盐、豉他物。(《补缺肘后方》)

②治水病身肿:鲤鱼一头,极大者。去头尾及骨,唯取肉,以水二斗,赤小豆一升,和鱼肉煮,可取二升以上汁,生布绞去滓。顿服尽,如不能尽,分为二服。后服温令暖,服讫下利,利尽瘥。(《外台秘要方》)

③治水肿胀满:赤尾鲤鱼一斤。破开,不见水及盐,以生矾五钱,研末,入腹内。火纸包裹,外以黄土泥包,放灶内煨熟取出,去纸泥,为粥食,一日用尽。(《医方摘要》)

④治上气咳嗽,胸膈妨满气喘:鲤鱼一头。切作鲙,以姜醋食之,蒜虀亦得。(《食医

|<< << < 1 2 > >> >>|

本页关键字:鲤鱼  水肿胀满  脚气  黄疸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鲤鱼        下一篇:鲤鱼

>> 返回中药词典L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