榈木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桐木,出安南及南海。人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
2.《纲目》:搁木,木性坚,紫红色,亦有花纹者,谓之花搁木,可作器皿扇骨诸物。俗作花梨,误矣。
【拼音名】Lǘ Mù
【英文名】wood of Henry ormosia
【别名】花梨木、青皮树、青豆风柴、青力捆地、相思树、红面桐、三钱三、青竹蛇、臭树、牛屎柴、烂锅底柴、臭桶柴、红豆树。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花榈木材、根皮或根、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nmosia Prain[O.mollis Dumm;Fodorovia henryi(Prain)Yakov.]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花榈木 常绿乔木,高16m。树皮灰绿色,光滑,幼枝密被黄褐色茸毛。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长13-33cm;小叶5-9,革质,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6-10cm,宽2-5cm,先端短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暗绿色,无毛,下面密被灰黄色茸毛。花排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状,生于枝端或叶腋,花序轴及小花梗均被黄褐色茸毛;萼简倒圆锥形而短,先端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与筒部几等长,萼简内外均有灰黄色茸毛;蝶形花冠,中央淡绿色,边缘绿色微带淡紫。旗瓣近圆形,具柄,翼瓣、龙骨瓣斜倒卵形;雄蕊10,全分离,不等长,花丝淡绿色,花药淡灰紫色,内弯,开花时突出;子房边缘具疏年毛,花柱线形,柱头偏斜。荚果扁平,长椭圆形,长5-12cm,宽1.5-4cm,木质,稍有喙,熟时紫褐色,被蜡质。种子4-8颗,稀l-2颗,种子椭圆形,长8-15mm,成熟时鲜红色,有光泽。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300m的山坡、溪谷两旁杂木林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破瘀;解毒消肿。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产后瘀血腹痛;赤白漏下;跌打损伤;骨折;感冒;毒蛇咬伤;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附方】①治跌打损伤: 花搁木五钱。水煎兑酒服。(《湖南药物志》)②治产后瘀血腹痛: 鲜花搁木根五钱。煎水服。③治白喉: 花搁木根二钱。磨醋服。④避孕: 花搁木根三钱。煎水,月经干净后三天服。(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破血,血块,冷嗽,并煮汁及热服。
2.《海药本草》:主产后恶露冲心,征瘕结气,赤白漏下,并锉煎服之。
【摘录】《中华本草》
本页关键字:榈木 风湿性关节炎 腰肌劳损 产后瘀血腹痛 花梨木 青皮树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