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芦
③其他
蓝刺头碱可使猫离体肠管张力增加,对兔离体肠管则抑制。其致痉作用较士的宁弱,提高反射活动的剂量(3~6毫克/公斤)与致死量(600~650毫克/公斤)相差很大,毒性较低。
【炮制】
拣净杂质,去毛,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
苦咸,寒。
①《本经》:味苦咸,寒。
②《别录》:大寒,无毒。’
③《本草正》:味微咸,性寒,有小毒。
【归经】
入胃、大肠经。
①李杲:手、足阳明。
②《木草从新》:入胃、大肠,通肺、小肠。
③《玉楸药解》: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下乳,通筋脉。治痈疽发背,乳房肿痛。乳汁不通,瘰疬恶疮,湿痹筋脉拘牵,骨节疼痛,热毒血痢,痔疮出血。
①《本经》:主皮肤热,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
②《别录》:止遗溺,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
③陶弘景:疗诸瘘疥。
④《药性论t》:治身上热毒风生恶疮,皮肌瘙痒瘾疹。
⑤《本草拾遗》:杀虫,洗疮疥用之。
⑥《日华子本草》:治小儿壮热,通小肠,(治)泄精,尿血,风赤眼,乳痈,发背,瘰疬,肠风,排脓,补血,治扑损,续筋骨,敷金疮,止血长肉,通经脉。
⑦《山西中药志》:清热凉血,治热毒血痢,鼻衄,血痔,温疫等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
气虚、疮疡平塌不起及孕妇忌服。
①《日华子本草》:连翘为使。
②《本草经疏》:疮疡阴症,平塌不起发者,非所宜投。妊娠禁用。
③《得配本草》:气虚者禁用。
【附方】
①治疽作二日后,退毒下脓:黄芪(生用)、连翘各一两,大黄一分(微炒),漏芦一两(有白茸者),甘草半两(生用),沉香一两。上为末,姜、枣汤调下。(《集验背疽方》漏芦汤)
②治乳妇气脉壅塞,乳汁不行,及经络凝滞,乳内胀痛,留蓄邪毒,或作痈肿:漏芦二两半,瓜蒌十个(急火烧焦存性),蛇蜕十条(炙)。上为细散,每服二钱,温酒调服,不拘时,良久吃热羹汤助之。(《局方》漏芦散)
③治瘰疬,排脓、止痛、生肌:漏芦、连翘、紫花地丁、贝母、金银花,甘草、夏枯草各等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④治皮肤瘙痒,阴疹,风毒,疮疥:漏芦、荆芥、白鲜皮、浮萍、牛膝、当归、蕲蛇,枸杞子各一两,甘草六钱,苦参二两。浸酒蒸饮。(《本草汇言》)
⑤治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一钱,漏芦一钱半,牛蒡子四分,甘草五分。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⑥治历节风,筋脉拘挛,骨节疼痛:漏芦半两(去芦头,麸炒),地龙(去土,炒)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末。先用生姜二两取汁,蜜二两,同煎三、五沸,入好酒五合,以瓷器盛。每用七分盏调药末一钱半匕,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古圣散)
⑦治小儿无辜疳痢,羸弱,不欲饮食,及腹内虫动作,多吐清水:漏芦二两,猪肝一两(煿干),楮树根白皮一两(锉)。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弹子大。每服以温水研一九,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圣惠方》漏芦丸)
⑧治冷劳泄痢,及妇人产后带下诸疾:漏芦(去芦头)一两,艾叶(去梗炒)四两。上二味,捣罗为末,用米醋三升,入药末一半,先熬成膏,后入余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食前服。(《圣济总录》漏芦丸)
⑨治室女月术不调:漏芦(去芦头)、当归(切,焙)、红花子、枳壳(去瓤,麸炒)、白茯苓(去黑皮)、人参各半两。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漏芦汤)
⑩治白秃:五月收漏芦草,烧作灰,膏和使涂之,先用盐汤洗。乃敷。(《补缺肘后方》)
【各家论述】
①《纲目》:漏芦,下乳汁、消热毒、排脓、止血
本页关键字:漏芦 痈疽发背 乳房肿痛 鬼油麻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