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J --> 酒

酒用于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治风寒痹痛,筋脉挛急,胸痹,心腹冷痛。
但有一定限度,一般只超过正常3~4倍,这是和吗啡不能比拟的。耐受性的发生,一般认为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感受性降低之故。戒除时一般不产生戒断现象。共症状除精神方面之震颤性谵妄、智力减退等外,并可见慢性胃炎,肝、心、肾等变性,肝硬变、多发性神经炎、视神经炎等发病率也较高。凡有酒癖者,时常以酒为其主要的能量来源,非常不注意饮食,结果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尤其是硫胺和烟酸,这都是促成精神上及器官上产生障碍的重要因素。

【性味】

甘苦辛,温,有毒。

①《别录》:味苦甘辛,大热,有毒。

②《本经逢原》:新者有毒,陈者无毒。

【归经】

入心、肝、肺、胃经。

①《本草经解》:入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经。

②《本草求真》:入脾、胃。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厥阴经。

【功能主治】

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治风寒痹痛,筋脉挛急,胸痹,心腹冷痛。

①《别录》: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

②孟诜:远脉,养脾气,扶肝。

③《本草拾遗》: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

④《日华子本草》:除风及下气。

⑤《饮膳正要》:阿刺吉酒,主消冷坚积,去寒气。

⑥《品汇精要》:解一切蔬菜毒。

⑦《纲目》:米酒,解马肉、桐油毒,热饮之甚良。老酒,和血养气,暖胃辟寒。烧酒,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泄。治霍乱,疟疾,噎膈,心腹冷痛,阴毒欲死,杀虫辟瘴,利小便,坚大便;洗赤目肿痛。

⑧《医林纂要》:散水,和血,行气,助肾兴阳,发汗。

【用法用量】内服:温饮、和药同煎或浸药。外用:淋洗、漱口或摩擦。

【注意】

阴虚、失血及湿热甚者忌服。

①《千金·食治》:黄帝云,暴下后饮酒者,膈上变为伏热;食生菜饮酒,莫炙腹,令人肠结。扁鹊云,久饮酒者腐肠烂胃,溃髓蒸筋,伤神损寿;醉当风卧,以扇自扇,成恶风;醉以冷水洗浴,成疼痹;饱食讫,多饮水及酒,成痞僻。

孙思邈:空腹饮酒醉必患呕逆。

③孟诜:久饮,软筋骨,醉卧当风,则成癜风。

④《本草拾遗》:米酒不可合乳饮之,令人气结。凡酒忌诸甜物。

⑤《纲目》:畏枳椇、葛花、赤豆花、绿豆粉者,寒胜热也。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盐冷水、绿豆粉解其毒。

【附方】

①治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楼实一枚(捣),薤白半升,白酒七升。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金匮要略》栝楼薤白白酒汤)

②治冷气心痛:烧酒入飞盐饮。(《纲目》)

③治阴毒腹痛:烧酒温饮。(《纲目》)

④霍乱转筋而肢冷者:烧酒摩搨患处。(《随息居饮食谱》)

⑤治寒湿泄泻,小便清者:头烧酒饮之。(《纲目》)

⑥治寒痰咳嗽:烧酒四两,猪脂、蜜、香油、茶末各四两。同浸酒内,煮成一处。每日挑食,以茶下之。(《纲目》)

⑦治风虫牙痛:烧酒浸花椒,频频漱之。(《纲目》)

⑧治耳聋:酒三升,碎牡荆子二升。浸七日,去滓,任性服尽。(《千金方》)

⑨治耳中有辕,如枣棱大,痛不可动者:以火酒滴入,仰之半时。(《怪证奇方》)

⑩治蛇咬疮:暖酒淋洗疮上,日三易。(《广利方》)

⑾治妇人遍身风疮作痒;蜂蜜少许,和酒服之。(《奇效良方》)

【各家论述】

①《养生要集》:酒者,能益人,亦能损人。节其分剂而饮之,宣和百脉,消邪却冷也。若升量转久,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宜慎,无失节度。

陶弘景: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热性,独冠群物,药家多须以行其势。人饮之使体弊神昏,是其有毒故也。

③《汤液本草》:酒能行诸经不止,与附子相同。味之辛者能散,味苦者能下,味甘者居中而缓也。为导引,可以通行一身之表,至极高分。若味淡者则利小便而速下。

王好古:酒,古人

|<< << < 1 2 3 > >> >>|

本页关键字:  风寒痹痛  筋脉挛急  胸痹  心腹冷痛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胶质鼠尾草        下一篇:檵花

>> 返回中药词典J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