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H --> 海螺

海螺

海螺用于清热明目。主治目痛;心腹热痛。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拼音名】Hǎi Luó

【英文名】Conch as food

【别名】假猪螺、瓷螺、交螺、顶头螺、海窝窝、菠螺、红螺

【来源】

药材基源:为骨螺科动物脉红螺、皱红螺或其他类似螺类的鲜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Rapana uenosa(Valenciennes)[Rapana thomasiana Crosse]2.Rapana bezoar(Linnaeus)

采收和储藏:春至秋季捕捉,捕得后取肉,鲜用。

【原形态】

1.脉红螺,贝壳略近梨形,质坚厚,一般壳高50-120cm,宽45-95mm,大者高可达150mm,宽120mm,螺层约6层,每层宽度增加迅速,颖合线浅。壳顶尖细,光滑。螺旋部较低。体螺层的中上部极膨大,基部渐缩小。壳面粗糙,具有排列整齐蝗螺肋和细的生长线。肩角结节突起,在体螺层上结节成三角形,特别突出,有时呈棘状。于肩角的下方还有3-4条具结节突起的粗肋。壳面黄褐购,具棕褐色斑点。壳口大,长卵形,内面杏红色,有次光。前沟短宽,外唇厚,边缘具有与螺肋相应的缺刻。内唇后方薄,后沟不明显,贴附于体螺层上,前方加厚,向外伸卷,与体螺层前部的螺肋共同形成假脐。厣角质,椭圆形,坚固而厚棕红色,核位于靠外唇的边缘。体柔软,头部前腹面有口,头上有触角1对,各有一黑色小眼。足部宽大,灰黑色。

2.皱红螺,贝壳略近梨形,质坚厚,一般壳高77-97mm,宽58-74mm,螺层约7层缝合线浅,在缝合线下方常形成强的皱褐体螺层极膨大,尤其是体螺层的肩角上部具有显着的薄片状褐叠。在肩角下部有2-3条带有片状结节的螺肋,壳表黄褐色,或具红褐色斑点。壳口大,卵圆形。周围白以或查红色。厣角质,红褐色。其他形状近似前种。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1.幼螺多生活于低潮线附近的岩石间;成体多栖息于低潮线以下数米至数十米深的细沙或多泥的海底。能捕食其他软体动物。雌雄异体,产卵期约5-8月,卵产在甲壳质的狭长卵袋中,每一卵袋包含卵子数百至数千个,于水温23-26℃时,3-4星期即可变成面盘幼虫,破袋而出,过一段时间长成幼螺,2年可达性成熟。

2.生活于低潮线附近及19-41m深的泥沙质海底。

资源分布: 1.我国沿海分布很广,以北方沿海为最多。

2.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

【化学成份】唾液腺含四胺类成分:四甲铵(tetramethylammonium)。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明目。主治目痛;心腹热痛。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煎汤,30-60g。外用:适量,取汁合药点眼。

【注意】《本草求原》:肠胃虚寒者忌。

【附方】①治目痛累年:取生螺一枚,洗之内燥,抹螺口开,以黄连一枚纳螺口中,令其螺饮黄连汁,以绵注取汁,着眦中。 (《肘后方》)②清热明目,治目痛:鲜海螺肉煎汁外洗,并吃肉。(《山东中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

1.《本草求原》:治心腹热痛。

2.《随息居饮食谱》:明目。

【摘录】《中华本草》

本页关键字:海螺  目痛  心腹热痛  假猪螺  瓷螺  交螺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海螺        下一篇:海马

>> 返回中药词典H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