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中药词典 --> 中药词典H --> 海蜇

海蜇

海蜇用于清热平肝;化痰消积;润肠。主治肺热咳嗽;痰热哮喘;食积痞胀;大便燥结;高血压病。

【出处】

出自《食物本草会纂》1.《纲目》:水母,割取之,漫以石灰、矾水,去其血汁,其色遂白。其最厚者,调之蛀头,味更胜。生熟皆可食,茄柴灰和盐水淹之,良。

2.《本草求真》:海ZHA,忌白糖,同淹则ZHA随即消化而不能以久藏。

【拼音名】Hǎi Zhē

【英文名】Jellyfish

【别名】石镜、水母、(虫贲)、蜡、樗蒲鱼、(虫宅)、海(虫宅)、海折、水母鲜、(鱼宅)

【来源】

药材基源:为根口水母科动物及黄斑海蜇的口腕部。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

采收和储藏:8-10月间,海蜇常成群浮游于海上,可用网捕捞。捕得后,将口腕部加工成海蜇头。鲜海蜇头可首先用清水浸漂,经常换水,除去咸味和沙子,切碎。腌制海蜇头大体分为四个步骤:①将矾:将海蜇头放置5h,让其尽量渗出血污,然后以每100kg 撒矾粉6.5kg的比例,加入适量海水搅拌使矾度均匀,保证质量。②二矾:将初矾海黄头取出沥水1-2h,以每100kg加盐矾混合物[100:(2.5-3)]12-14kg腌制。先在桶底撒盐矾混合物少许,然后逐层(每层约20cm厚)腌制。每层皆放盐矾混合物,腌满后顶层加放食盐,经5-6d后即成二矾制品。③三矾:将二矾海蜇头提出沥水1h,按每100kg加盐矾混合物[100:(1- 1.5)]12-14kg腌制方法与二矾工序相同,经6d后即成三矾制品。④提干:将三矾海蜇头从桶中取出,堆放在清洁地面上,堆高1.5m,沥卤1星期,中间由上而下翻转1次,使所含卤水很快沥干,即为腌制成品。

【原形态】1.海蜇,海蜇生活时通常为淡蓝色至青蓝色。伞呈半球形,直径一般为25-45cm,最大可达50cm左右。伞体厚边缘渐薄。外伞表面光滑,伞缘有8个缺刻,内各有感觉器1个,位于主辐和间辐的末端各制间,伞缘的每1/8有缘瓣14-20个。内伞有很发达的呈同心圆的环肌。在4个间辐处各有1个马蹄形的生殖腺,其下腔各有1个小的疣状突起,与4个口柱交互排列,向中央汇合至呈棱柱形腕盘,由此向外伸出8对左右侧扁的肩板,每板上具40-50条丝状物。肩板向下有8个翼状的口腕,每个口腕上有150-180条丝状物和30-35条棒状物,腕翼边缘的皱褶上有许多吸口。内伞中央胃腔有16条辐管,即主辐、间辐各4条,从辐8条,通过在其内、外侧的分枝(仅从辐管在内侧不分枝)彼此相连,构成网状,并都伸到伞缘。从胃腔底部的主辐位置伸出4条辐管,各自分叉向下伸到8个口腕,并经多次分枝进入吸口与外界相通。口腕附属器乳白色,或半透明状,有时口腕及肩板呈红褐色,吸口褐色。生殖腺黄色。但雄性个体的色泽比雌性个体的颜色略淡。生长于河口附近的海湾内。我国北起辽宁南至福建均有分布。以东南沿海产量最大。8-9月间常常成群浮游于海面,以硅藻和桡足类动物等为食。有时在海面成片出现 ,也可漂到外海。 2.黄斑海蜇,成体一般为乳白色,外伞表面具黄褐色斑点。伞径达21-45cm,最大可达54cm左右,伞中央胶质厚,边缘渐薄。外伞表面粗糙,具众多小而尖锥形的黄褐色突起(这是与前种的显着区别)。伞缘每1/8有8个长椭圆形缘瓣。内伞4个间辐处各有1个生死腺,其下腔生殖乳突很大,呈卵圆形,表面具尖刺状突起。口腕8个,三翼型,具多数短棒状附属物,其末端膨大呈球状。腕端及腕上附属物呈黄褐色,口腕及生殖腺皱褶呈乳黄白色。本种属热带性水母类,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沿海,自汕头到雷州半岛及广西的涠洲岛一带海域分布较密,闽南也有少量分布。每年雨水前后于碣石湾、红海湾、大亚湾等地即能见到幼体,群体数量很大,生长迅速,至立夏已可长至成体。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河口附近及海湾内。

资源分布:1.以东南沿海产量最大。8-9月间常成群浮游于海面,以硅藻和桡足类动物等为食。有时在海面成片出现,也可漂到外海。 2.本种属热带性水母类,

|<< << < 1 2 > >> >>|

本页关键字:海蜇  肺热咳嗽  痰热哮喘  食积痞胀  大便燥结  高血压病  石镜  水母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海蜇        下一篇:荷包牡丹根

>> 返回中药词典H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