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
【出处】出自《食疗本草》
【拼音名】Hé Yè
【英文名】Lotus Leaf
【别名】蕸。
【来源】
药材基源: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lumbo nucifera Gaertn
采收和储藏:6-9月花末开放时采收,除去叶柄,晒至七、八成干,对折成半圆形,晒干。夏季,亦用鲜叶或初生嫩叶(荷钱)。
【原形态】莲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横生,肥厚,节间膨大,内有多数纵行通气孔洞,外生须状不定根。节上生叶,露出水面;叶柄着生于叶背中央,粗壮,圆柱形,多刺;叶片圆形,直径25-90cm,全缘或稍呈波状,上面粉绿色,下面叶脉从中央射出,有1-2次叉状分枝。花单生于花梗顶端,花梗与叶柄等长或稍长,也散生小刺;花直径10-20cm,芳香,红色、粉红色或白色;花瓣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3-5cm;雄蕊多数,花药条形,花丝细长,着生于托之一;心皮多数埋藏于膨大的花托内,子房椭圆形,花柱极短。花后结莲蓬,倒锥形,直径5-10cm,有小孔20-30个,每孔内含果实1枚;坚果椭圆形或卵形,长1.5-2.5cm,果皮革质,坚硬,熟时黑褐色。种子卵形,或椭圆形,长1.2-1.7cm,种皮红色或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水泽、池塘、湖沼或水田内,野生或栽培。
资源分布:广布于南北各地。
【性状】
性状鉴别 叶多摺成半圆形或扇形,展开后类圆盾形,直径20-50cm,全缘或稍成波状。上表面深绿色或黄绿色,较粗糙;下表面淡灰棕色,较光滑,有粗脉21-22条,自中心向四周射出,中心有突起的叶柄残基。质脆,易破碎。微有清香气,味微苦。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灰绿色。①上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外壁乳头状或短绒毛突起呈双圆圈状;不定式气孔,副卫细胞5-8个。②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有的可见连副珠状增厚。③草酸钙簇晶直径约40μm。④导管旁常有分泌细胞,内含黄棕色物。
【化学成份】荷叶含斑点亚洲罂粟碱(roemerine),荷叶碱(nuciferine),原荷叶碱(nornuciferine),消旋亚美罂粟碱(armepavine),前荷叶碱(pronuciferine), N-去甲基荷叶碱(N-nornuciferine),番荔枝碱(anonaine),鹅掌楸碱(liriodenine)巴婆碱(asimilobine),N-去甲亚美罂粟碱(N-norarmepavine),北美鹅掌楸尼定碱(lirinidine)槲皮素(quercetin),及色矢车菊素(leucocyanidin)和无色飞燕草素(leucocyanidin)。此外尚含荷叶甙(nelunboside),草酸,琥珀酸,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葡萄酸(gluconicside),及鞣质。从印度荷叶中还分得10-二十九烷醇(10-nonacosa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及两个未确定的三十碳及三十二碳的仲醇。还含去氢斑点亚洲罂粟碱(dehydroroemerine),去氢荷叶碱(dehydronuciferine),去氢番荔枝碱(dehydroanonaine),N-甲基异乌药碱(N-methylcoclau-rine)。
【炮制】荷叶:以水洗净,剪去蒂及边缘,切丝,晒干。荷叶炭:取净荷叶,置锅内,上覆一口径略小的锅,上贴白纸,两锅交接处用黄泥封固,煅至白纸呈焦黄色,停火,待冷取出。
【性味】苦;涩;平;
【归经】心;肝;脾;胆;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升发清阳;散瘀止血。主治暑湿烦渴;头痛眩晕;脾虚腹胀;大便泄泻;叶血下血;产后恶露不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鲜品15-30g);荷叶炭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
1.《本草从新》:升散消耗,虚者禁之。
2.《随息居饮食谱》:凡上焦邪盛,治宜清降者,切不可用。
【附方】①治秋时晚发之伏暑,并治湿温初起:连翘三钱(去心),杏仁二钱(去皮、尖,研),瓜蒌壳三钱,陈皮一钱五分,茯苓三钱,制半夏一钱,甘草五分,佩兰叶一钱。加荷叶二钱
本页关键字:荷叶 暑湿烦渴 头痛眩晕 脾虚腹胀 大便泄泻 蕸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